警惕“樓市化”偷換“城市化”破壞人類家園
由于過去10年我們保護環境的努力,現在江河湖海水質已大幅度提高。而且在全球森林資源總體減少的情況下,我國森林面積由23.9億畝增加到29.3億畝,人工林達8億多畝,居世界第一。這是與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27億多畝林地確權到戶分不開的。與綠化者個人和家庭的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和我國城鄉潛在勞動力資源結合起來,就會產生改善環境的巨大力量。
但也必須看到,以開發和發展為名破壞環境的行為仍時有所見,違規圍湖造地、填湖造地,還有以“樓市化”偷換“城市化”的現象仍頑強地存在。一些中小城市建設時過多“預留發展空間”,占用大批近郊熟地、菜地,而用以“置換”的卻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墾荒”和違背農民意愿、損害農民利益的“土地整理”。在有些新建的大而無當的旅游景點,背后反映的其實是盡可能多占地、將來好見縫插針的丑陋經濟動機。對于我們這個世世代代賴以生長的家園,“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確實是當務之急。(黃葦町 紅旗出版社原副主編)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特色小鎮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
徐林:城市化是中國未來最重要結構性改革
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城市化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過程中是農業勞動力像非農產業轉移就業、農村人口向城市地區集聚居住,以及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我特別關注后面這句話,"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詳細】
“最嚴”調控后 熱點城市或迎供地潮
分析人士預計,今年上半年不少熱點城市將迎來土地交易熱潮。但由于土地出讓中存在一定的限制性條款,這些土地的交易價格不會很高。不過按照房地產開發周期,短期內對平抑市場供需關系的作用并不明顯,但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市場的緊張情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