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要量力而行
智慧城市是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了“美麗中國”的建設目標,提出要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融合發展。那么智慧城市作為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交匯點,從技術應用、資源整合、管理服務提升等方面將為“美麗中國”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了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隨著去年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的印發,“智能化”建設的舞臺大幕已經拉開,智能社區、智能醫療、智能交通等新興概念,越來越多地融入城市生活中。
“智慧城市”概念的應用十分廣泛,基本可以將一個城市的各個角落都包含其中。例如,在城市有很多橋梁、道路、隧道,可以在這些地方裝上傳感器,再通過后臺統一收集信息、監測安全指數,哪里土松了、哪里承重壓力過大等都可以實時監控,與此相關的制造業等行業,也被帶動起來。可以說,圍繞智慧城市為核心的市場,將呈倍數級增長,與之相關的服務、物流、家政、數據收集、后臺維護等行業,都可從中受益,并增加了就業。
在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潮背后,我們也應該看到存在的一問題。現在,不單是一些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還有一些中小城市都有建設智慧城市的積極性。但是必須要明確一點,就是以信息技術為主的人工智慧,只是一種手段,目的還是要把城市發展和管理好。因此一定要講求實效,真正把人的智慧和先進科學技術手段與城市發展和管理結合起來,取得實際的效果。同時,在建設過程中比較典型的問題是行業的技術標準還不夠成熟,不同的設備和應用軟件都有各自的協議,難以與終端平臺兼容。這就導致產品無法批量生產,成本也降不下去。而且由于物聯網尚處起步階段,用戶的消費習慣還未形成,亟待培養。
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推手,主管部門還應該在政策扶持方面加大力度。據悉,由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牽頭,正在準備出臺智慧城市相關指導意見、制定標準。國家相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自身也在不斷努力,以期盡快出臺統一標準。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殘障人士,一群被智慧城市遺忘的居住者
一群人聚在納什維爾的街角,有的坐在輪椅上,其他的在走路。他們手握著智能手機,陸陸續續到來,相互友好交談著;同時,有一名工作人員正在幫助他們登錄一個應用程序。他們分成小組,尋找那些具有歡迎殘疾人標志的餐館、咖啡【詳細】
莫斯科智慧城市計劃統籌各領域400多個項目
莫斯科信息技術局局長阿爾喬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