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與城市頑疾 考驗的是智慧更是責任
北京連遭霧霾“襲擊”,上海、廣東等地迎來春節前的交通擁堵……隨著中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增長連續居于高位,但同時又面臨人口、環保、安全等新一輪的壓力,城市紛紛遭遇發展和治理的瓶頸。
對于這些正在爆發、且日趨嚴重的“城市頑疾”,社會上有不少抱怨聲:埋怨相關部門監管不力者有之,指責政府公共服務缺失者有之,當然,也包括對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的呼聲。
■ 評論
防治“城市病” 當以人為本
所謂“城市病”,主要是指伴隨著城鎮化進程,在城市內部產生的一系列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2011年末我國城鎮化率過半,標志著我國城鎮化進入一個新階段。當前,我國城鎮化加速發展,防治快速城鎮化進程中的“城市病”,成為重大的現實問題。
防治“城市病”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通過各個方面的長期努力逐步解決。首先,要以聯系視角和前瞻思維科學規劃城市的結構、布局和功能。在科學制定好城市規劃的基礎上,要注重保持和提高規劃的嚴肅性,強化規劃的約束力,從而切實發揮好規劃的先導和規范作用。其次,要高度重視城市環境保護與治理、防災減災等方面的配套規劃和建設,特別是要加大對城市綠化凈化和安全設施建設的投入。第三,防治社會矛盾凸顯、安全基礎脆弱等“城市病”,要不斷完善城市社會管理格局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健全社會矛盾調處化解機制、城市監測預警機制、應急響應機制、協調聯動機制等。
“城市病”并不是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的特有問題。只要我們堅持走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不斷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就一定能夠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 出路
發展智慧城市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在第二屆中國(寧波)智博會“智慧城市高峰論壇”上提出,針對當下城市交通擁堵、看病難、安全系數低、突發災難多等“病癥”,以物聯網和云計算等為支撐的智慧城市技術或許是解決問題的出路。
劉韻潔指出,智慧城市有四大特征,即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按照發展規律,城市必定要向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劉韻潔說,智慧城市技術在世界各地已有較多的應用,在國內也已有100多個城市宣布了智慧城市發展規劃。
以交通為例,劉韻潔說,智能交通能解決交通安全、擁堵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歐盟要求2014年所有新出的汽車都裝有自動剎車系統,美國在今年也宣布了智能汽車的車聯網計劃,都是要重點解決交通安全問題。”
劉韻潔說,智慧城市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可從當前城市建設中最緊迫的、關切到老百姓安全的一些問題著手。劉韻潔認為,智慧城市建設要有總體規劃和實施步驟,而且要結合當地的環境和條件來實施。
■ 城市發展與城市頑疾
中國霧霾敲響城市病警鐘
連日來,嚴重霧霾天氣席卷中國大部分地區,引發境外媒體的高度關注,輿論對于這場突如其來的重度污染災害,予以了多角度的解讀。分析認為,污染程度重、持續時間長,是氣象原因,還是污染排放?這也不由使人聯想到困擾現代社會的“城市病”。中國的“城市病”會不會繼續惡化?此次嚴重霧霾天氣再次敲響了警鐘。
反思城市病探尋環境與產業如何平衡
香港中通社13日的特稿稱,此番大氣污染程度之重、持續時間之長為近年來罕見,有不少網民吐槽北京由“首堵”變為“首毒”。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