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不該有的城市病 大理石鋪路造成雪天濕滑
大理石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城市道路鋪設上,雖然美觀漂亮,但下雪天很容易濕滑造成行人摔傷。要避免這種情況,除了要及時清掃積雪外,也應該想想是不是非得用大理石來體現城市的檔次呢?
市區雪后路面堪比溜冰場,許多市民一不小心就會摔倒,煙臺山醫院一上午就收治了17名摔傷市民,其中6人滑倒在大理石上。
大雪過后,道路濕滑給出行帶來了難題,市民稍不小心就容易摔倒。而且,由于許多道路為了美觀,尤其是那些高樓大廈前面,都喜歡鋪設大理石。但大理石地面覆上雪后就會更加濕滑,行人就更容易摔倒。4日一上午的時間,煙臺山醫院收治的17名市民中就有6人是大理石地面上摔倒的。
其實,雪后大理石地面傷人的事件在其他城市也在上演,只要在網絡上輸入“大理石地面,雪后傷人”就會出現大量的相關信息,大理石地面似乎成為一種“城市病”。
一方面,鋪設大理石地面確實能夠提升城市的檔次,光潔美觀,引人注目,于是越來越多的城市都喜歡用大理石作為裝飾材料;另一方面大理石地面的缺點也非常顯著,雨雪后地面濕滑給行人帶來危險,而且大理石地面造價高,不僅是一種浪費,也消耗了大量的社會資源。
解決這種“城市病”,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首先,對于雪后易滑的地面,應及時鋪設上防滑墊或者撒上沙子,給市民出行提供便利,避免摔傷等事件的發生;其次,要對易滑地段例行排查,采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該對路面處理的進行處理,該更換的予以更換,不能再成為市民的“心頭病”;再次,有關部門應對路面建設進行科學規劃,路面鋪設什么材料,不能不顧及港城雨雪大而頻的實際情況。
省內有的城市廣場由于大理石地面傷人,已采取清除大理石釉面的方法,大理石地面變得粗糙以增加摩擦力,傷人事件基本上得以杜絕,這一點也值得我們的城市管理者學習和借鑒。
城市越發展,市民就應從中獲得越多的方便和實惠,雪后如溜冰場的道路是城市發展的倒退。面對不斷摔倒的市民,我們的管理者是否應該反思,采取措施主動而為之,不能任由這種“城市病”的發展。應該讓市民感受到更多城市的溫情和幸福。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治理“城市病” 鄭州市開出“雙修藥方”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是治理【詳細】
改善人居環境 遼寧從四個方面治“城市病”
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底,遼寧省將對城市中被破壞的自然環境和地形地貌進行生態修復,對損壞的城市設施、空間環境、景觀風貌進行修補,以有效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環境,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足城市短板,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詳細】
昆明今年開建102條城市道路
記者從昆明市2017年綜合交通建設工作會上獲悉,今年昆明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要確保完成758億元以上,全年將力爭完成公路運輸總周轉量增速12%。【詳細】
北京治大城市病開十劑“猛藥”
明年,北京將力爭拆除5000萬平方米違法建設,查處超過10萬件占道經營違法行為,整治1.7萬戶無證無照經營和1.6萬處開墻打洞,開展100個城鄉結合部重點村(社區)綜合整治,疏解退出500家一般性制造業企業,清理整治2569家“散亂污”企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