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生《觀念的力量》:文化決定著城市的榮枯興衰
二 文化訴求決定著城市的發展活力
王京生說:“在人類歷史上,我們經常會看到城市娛樂文化高度繁榮的例子,這既可能是當時城市文化高度發展的反映和體現,也可能是國家或王朝即將衰亡的征兆。”這樣的例子在中外歷史上比比皆是。比如我國南宋時期的臨安,其市民文化生活在當時世界可能是最豐富的。但那種怡然自得的茍安心態,那種人為的懈怠所引起的文恬武嬉、不思進取,最終導致了南宋的滅亡。羅馬帝國的興起和偉大是眾所周知的,研究其衰落和滅亡的著述可以說汗牛充棟,其中羅馬人后來那種生活方式,尤其是過于追求休閑和娛樂的價值取向,可能是它走向衰亡的文化征兆。也就是說,一個缺乏發展活力的城市,根源在于它的市民缺乏昂揚向上、積極奮進的文化訴求。
與南宋臨安及古羅馬高度娛樂、休閑化的自我消弭性文化相比,還有另外一種文化類型,這就是融合了血性和理性的力量型、智慧型和創新型文化。中國先秦時期的文化和古希臘文化,可以說是這種力量型智慧型創新型文化類型的典范。只有融合這三種價值的文化,才是具有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一個城市如果想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自立于世界名城之林,就應當將力量型智慧型創新型文化融合一體,彰顯出充滿發展活力的文化訴求。
正如王京生所言,歷史上的倫敦、巴黎、紐約等一流的國際大都市都是人文精神的高地和人類訴求的集大成者,它們因此而為整個世界所向往。倫敦是老牌的帝國都市,科學理性和漸進求變構成這座城市的文化基座。這里的文化孕育出《大憲章》、《政府論》、《國富論》等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皇皇巨著,培育出培根、牛頓、亞當·斯密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人類文明發展的大家巨匠。巴黎之所以受到尊重,不在于它是時裝之都、香水之都,也不在于美麗的塞納河、華麗的盧浮宮和偉岸的埃菲爾鐵塔,更重要的是它曾經作為歐洲乃至世界思想文化的中心,是啟蒙運動和人文精神的歷史重鎮。紐約是最年輕的世界大都市。它的崛起來自于自由、平等和機會所代表的“美國夢”對于世界移民的吸引,來自于移民文化共同締造的開拓疆土、改變命運、實現夢想的精神。
深圳是一座嶄新的移民城市。當每一個移民背井離鄉、胸懷滿腔熱血踏上這片熱土的時候,他已經“闖”出了故鄉的家門,“闖”上了人生的新路,“闖”向了自己的憧憬和希望。“闖”,是艱辛的,但也是自由的,正是廣大移民的“闖”,才展示了他們的品質和個性,才展示了這座城市的意志和訴求。當來自五湖四海的移民開始在深圳“闖”的時候,他們也在這里播種和耕耘著“深圳觀念”“深圳夢”,播種著他們的文化訴求。他們在這里釋放創造的激情,燃燒生命的光華。他們在這里擺脫平淡,實現夢想。深圳成就了無數播種訴求的普通人,這些人播種訴求也催生了深圳的青春與活力。
三 文化自覺決定著城市的精神品質
30多年前,深圳拔地而起、脫穎而出。30多年來,深圳不負重望,敢為天下先,以發行新中國第一只股票、敲響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等一個個“率先”與“第一”,沖破了傳統計劃體制的束縛,引領了中國改革發展的潮流,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的奇跡。在30多年里,文化一直是這座年輕城市的執著追求,歷久彌堅。從創業路上的闖將,到文化改革發展大道上的先鋒,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等沖破傳統桎梏的觀念吶喊,到“文化立市”戰略下“圖書館之城”“鋼琴之城”“設計之都”等樹立城市標桿的文化創想,深圳一直以實際行動實現著自己的文化夢想。正如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所說:“深圳不僅創造了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的奇跡,也創造了文化建設的奇跡。”這個奇跡源于深圳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強烈的改革創新意識。
王京生說:“深圳已由拼經濟、拼管理進入到拼文化的新階段。”深圳的文化自覺就在于率先將文化發展上升為城市戰略。為實現這個戰略,深圳率先提出21世紀“拼文化”的理念,讓“以文化論輸贏、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敗”成為城市共識。深圳還率先提出“文化立市”戰略,明確“文化強市”的發展目標;率先提出“實現市民文化權利”的理念,將文化權利的實現程度作為實現民生文化福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率先提出“維護國家文化主權”的理念,推進深圳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中新的更大作為;率先提出“打造創新型智慧型力量型主流城市文化”的理念,打造與建設國際化城市相匹配的城市文化新樣態……
這種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深圳強烈改革創新意識的結合必然碰撞出耀眼的光華。從2002年“文化立市”戰略確立、2003年成為全國首批文化體制改革的試點地區開始,深圳堅持以改革創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探索了一條讓文化騰飛的新路——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組建國有文化集團,實現做大做強;公益性文化社會辦、經營性文化市場化……一系列文化改革發展的創新舉措讓深圳文化煥發勃勃生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精彩紛呈,市民文化大講堂、深圳讀書月等一大批普惠式文化活動讓市民文化權利得到充分實現;文藝精品創作星光熠熠,《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命運》等眾多藝術作品唱響全國,走向世界;文化產業發展萬馬奔騰,雅昌、華強文化科技、騰訊集團等領軍企業勇占鰲頭,蜚聲中外。到2012年,深圳已經連續4次獲得“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地區”稱號;“政府公益文化基金管理創新”“市民文化大講堂”等3個項目獲得國家文化部創新獎。
深圳30多年的文化發展被學者們稱之為“深圳現象”,被認為是中國現代城市文化建設的樣本。但深圳的目標遠不止如此,它有更高的責任擔當。如王京生所說:“讓深圳成為一個富有獨特個性和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城市,是深圳在中國邁向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偉大進軍中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并不是天方夜譚,也許就近在眼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2010深圳國際大會上,大會主席赫本感嘆:“在短暫的時間里,我已感受到深圳獨具魅力的創新創意氛圍。”深圳大運會期間,1300多名中外記者聚焦深圳,他們感慨:“在這里看到創新與奇跡,深圳不愧是觀察當代中國的重要窗口。”深圳的這種精神品質充分體現出它的文化自覺。
細讀《觀念的力量》,你會處處感受到那些“有力量的觀念”。在王京生的文章中,筆者能深切地體會到,深圳人是自信的,他們有著高遠的目標,有著務實進取、自強不息的品格。筆者相信,深圳必定會成為一座富有獨特個性和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城市。筆者也希望,王京生能再擠出一些時間,把他多年來的實踐探索和理性沉思再理一理,其中必定還有許多更有價值的東西,能讓更多的人從中找到深圳文化巨變的內在原因,汲取深圳文化發展的理念和經驗,使更多的城市像深圳一樣充滿活力、充滿奇跡!
編輯:l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