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積極引導城鎮化建設是政府的責任
亞洲開發銀行主任經濟學家萬廣華是著名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在城鎮化領域頗有建樹,著有《中國的城市化道路與發展戰略:理論探索和實證分析》等,并在2006年提出了中國應加速城鎮化步伐以解決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的建議。日前,萬廣華就世界各國城鎮化發展的觀察和研究等問題在馬尼拉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萬廣華認為,政府在城鎮化過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視。他說,政府在城鎮化過程中可采取三種策略,一是積極推進城鎮化,幫助農村新移民在城市安居樂業;二是采取中立態度,由市場原則左右城鎮化;三是通過各種政策和措施阻擾農村人口涌入城市。根據聯合國的一份調查,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政府對城鎮化都持保守或反對的態度,包括當年的韓國和現在的印度尼西亞。20世紀中期,拉丁美洲的部分國家、非洲的尼日利亞、亞洲的菲律賓則放任城鎮化發展,積極主動推進城鎮化的國家極為少見。
一些國家政府消極對待城鎮化,除了出于維護城市精英或社會上層既得利益與社會穩定外,人口增加帶來城市環境惡化往往是主要原因。人們普遍認為,城鎮化是空氣污染和噪音的同義詞。萬廣華認為,這個觀點忽略了城鎮化帶來的益處,包括對改善環境的積極作用。他主筆的2012年亞洲開發銀行旗艦型報告《關鍵指標》指出,城鎮化是環境惡化的原因之一,但更是改善環境的根本出路。簡而言之,早期的城鎮化主要由工業化推動,當時針對環境問題的技術和制度尚不完善,但城鎮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服務業將成為城鎮化進程的推動力,相應的技術和制度也趨于完善,這時的城鎮化就會帶來環境的改善。縱觀城鎮化率較高的發達國家的大城市,如美國的洛杉磯、英國的倫敦,環境比發展中國家類似規模甚至更小的城市還要好,原因就在這里。
萬廣華認為,城鎮化是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驟,因此,政府能做也應該做的就是積極引導城鎮化,并盡量降低早期城鎮化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積極引導城鎮化,就是要加強城市布局和規劃的前瞻性,為移民和居民提供較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而不是像有些國家那樣忽視移民的涌入和訴求,導致形成滋生犯罪、貧困和疾病的貧民窟。
萬廣華強調,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亞洲許多國家將無法避免地走上向城鎮化和大城市發展的道路。亞洲人多地少、普遍重視教育、工業基礎相對比較薄弱,這些因素與歐美城鎮化初期的情況不同。因此,亞洲國家城鎮化應依托大城市發展衛星城,以軌道交通將衛星城與主城區連接起來。衛星城市可以由大學城和主題園區來引領。如果一個衛星城能夠吸納幾十萬人口,必將大大減輕中心城區的壓力。同時,各級政府應盡早頒布和執行與環境有關的法律,從城鎮化初期就控制住環境污染等問題。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2017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也是全面實施《【詳細】
習近平全國生態環保大會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5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