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抗日名將舊居遭強拆后遷建為豪華餐廳
依然是青磚黑瓦的古樸模樣,依舊掛著"劉湘公館"的黑白銘牌,如果不是兩旁站立的6位身材窈窕的服務員微笑著齊聲問候"晚上好!請問您有預訂嗎",幾乎沒有人會察覺到劉湘公館已經悄然變身為一家豪華餐廳,不知情的人恐怕還會以為餐廳的老板就叫劉湘。
4年前,盡管民意沸騰,重慶市渝中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劉湘公館沒有逃過被拆除的命運。那時,還有很多民間文物保護人士憤然質問:是誰強拆了劉湘公館?而如今,盡管重建后的劉湘公館通過了文物部門的驗收,依然是文物保護單位,但在重慶市眾多民間文物保護人士眼中,它只是個不折不扣的贗品。他們更憂心的是,在城市建設的洶涌波濤中,重慶其他尚存的名人故居和文物古跡會遭遇同樣的命運。
文保單位重建后悄然變身
抗日名將李根固與劉湘如今成了鄰居--李根固舊居與劉湘公館都坐落在重慶市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內。
2012年9月10日,重慶旅游頻道的一條官方微博引起熱議: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里,川軍抗日名將李根固的舊居被圍起來正在施工。從外墻貼的宣傳效果圖看來,這里要被裝修成"根固雪茄會所"。之后有媒體報道,雪茄吧建設意向屬實。相關部門在了解情況后,迅速叫停了項目施工,并明確今后要對李根固舊居進行完好保護。
當年9月18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在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內發現,李根固舊居已停止施工,也看不到任何有關"雪茄會所"的宣傳,但房子被"創建環保模范城市"的海報圍住,依稀可見里面搭建著密密麻麻的腳手架。但是否還會再建雪茄會所?公園管理處辦公室大門緊鎖,記者撥打負責人電話,也無人接聽。而當時,同處在公園內的劉湘公館內正在裝修,管理處的一位老師傅告訴記者,這里將開一家湘菜館。
2013年1月8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再次來到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發現李根固舊居的外墻已經粉刷一新,里面的裝修仍在繼續。記者詢問里面一位貌似裝修負責人的男子這里要做什么,對方警惕地看了一眼記者,回答說:辦公室。
記者隨后來到劉湘公館。從外觀看,這幢樓除了門前彩燈閃爍的圣誕樹,和以前別無二致。推開門,暖氣撲面而來,精致的大理石地面,光彩奪目的吊燈,吧臺后服務小姐親切的笑臉,無一不彰顯這是一個高級會所。
這里已經變成一家以粵菜和湘菜為主的餐廳,一樓是休閑區,二樓和三樓總共有11個包房,三樓包房里還設有麻將機等娛樂設施。身著黑色套裙的服務員告訴記者,來這里消費的客人每客餐費500元,實行配餐制。
4.6億元打造的抗戰遺址公園內能看到什么?
劉湘公館并非特例。記者在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發現,除了這些建筑外墻上懸掛的黑白銘牌記錄著這些建筑的歷史,幾乎沒有哪個地方可以走進去參觀。交通銀行一號樓里是新浪網重慶頻道的辦公室,交通銀行二號樓開了一家名叫"生生公館"的餐館,"生生公館,民國范兒"海報張貼在路燈上,上面還有兩個活色生香的民國美女。
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于2010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據稱是"重慶市渝中區歷時兩年,投入4.6億元修復的","重慶首個抗戰遺址公園,也是國內首次以抗戰為主題展示歷史文化保護成果的公園"。"公園,有12萬平方米。園內包含5組(9棟)抗戰歷史文物建筑,分別是高公館、李根固舊居、劉湘公館、國民參議院舊址、交通銀行學校舊址(含地下金庫)。其中,劉湘公館是遷建而來,按原貌復建的。"一位文物保護專家告訴記者,除了李根固舊居外,其他建筑都是重建的。
民間文物保護人士對這個抗戰遺址公園并不認可。在重慶生活網上"記憶之城"板塊,活躍著一個民間的文物古跡保護群體。一個叫"老錢"的網友以"老錢的2010--行走、拍攝、感悟,李子壩的幾個新文物"為題,拍攝了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的建筑群,稱它們為"新文物"。有網友跟帖說:"也只有麻喝(方言,意即欺騙)娃兒和外地人。不過呢,新文物有比沒有好。"立即有人表示反對:"好好的建筑拆了異地重建,既失去文物原有歷史價值,又浪費納稅人的錢財。"
拆了不好,拆真建假更不好
重慶市許多民間文物愛好者都對4年前的劉湘公館被拆記憶猶新。2009年2月8日,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劉湘公館一夜之間被夷為平地。而就在之前幾天,重慶當地媒體還在熱烈討論因為劉湘公館所處的化龍橋片區拆遷,已成為孤島的劉湘公館將何去何從。重慶市文物局專家、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委會秘書長吳濤在接受采訪時還在說,劉湘公館是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當時吳濤表示,最終方案還沒有確定,如在原地保留是最好的,整體搬遷畢竟會對文物造成一定影響。即便需要對文物進行遷移,也必須通過層層審批,并做出精心的遷移方案。專家表示,選擇哪種方案,將會參考市民意見。
話音剛落,劉湘公館就遭遇強拆,一夜之間變成一堆瓦礫。民間文物保護人士立即在網上發起聲討。幾天后,重慶市渝中區文廣新局相關人士表態說,不久的將來,市民可在李子壩儀表廠,看到用新磚瓦依原貌復建的劉湘公館。于是便有了今天矗立在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內的劉湘公館。
一位當年參與報道劉湘公館的重慶當地媒體記者認為,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遷移,必須經省級文物主管部門批準,并履行法定程序。異地重建則應征集市民意見,并向社會公示,然后由專家論證。設計遷建方案包括規劃和選址,必須由有文物遷建資質的單位進行,做到拆建同步進行。劉湘公館的拆除沒有辦理任何手續,違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也違反了《重慶市房屋拆遷條例》。
劉湘公館拆除后當事方才趕緊補發"遷建通知",聲稱"公館是危房要拆了重建","不是破壞文物"等,以平息輿論壓力,搪塞執法監督和推脫責任。但據他在市級相關部門調查,此事根本沒有任何規劃,更談不上選址。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文物是有"生命"的,是承載歷史事件的實物性的東西,是不可能"重建" 的,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迫不得已才作"異地保護"。遷建前必須經專業機構系統測繪,對建筑原構件編號保存,而劉湘公館已全部損毀。沒有原始記錄資料,重建的只能是復制品,絕不是文物,是"拆真古董建假古董",用納稅人的錢來為當事者的愚昧埋單。
編輯:qi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