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破除影響生態文明建設的錯誤觀念
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5條"新要求"中,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生態文明建設"不但仍然是全黨全國人民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且第一次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高度,并把"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我們的"基本國策"。這是因為生態危機日益嚴重,已經發展到威脅我國人民的安全和難以可持續發展的程度,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必須扭轉目前輕視生態安全、破壞生態環境的現狀。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在適應自然、改造自然、保育自然、品味自然的實踐中所創造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物質生產和消費方式和社會組織和管理制度、價值觀念和倫理觀念以及資源開發和環境影響方式的綜合。生態不文明的行為是由錯誤觀念造成的。這些錯誤觀念在我們的執政理念觀、生產建設觀、消費方式觀以及宗教活動、民間信仰中都有所表現。
在執政理念觀上,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追求GDP就是較為突出的表現;實行土地財政,不聽中央三令五申,只追求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也是各地方比較突出的問題;繼續上高污染、低效能的設備,對關停并轉不作為,不制止小煤窯、小礦山的亂挖亂采也很普遍;負責生態環境保護的執法隊伍宗旨不明,該加強監督管理的不到位,不履職,不作為,而不該作為的地方亂作為,亂罰款也是突出表現。
在生產建設觀念上,認為產量和GDP是硬指標,而生態系統是軟指標,不顧自然規律,盲目亂砍濫伐,亂捕亂撈,對山林、草場、河湖水面、濕地監管不嚴,造成污染嚴重,火災頻發,以致水土流失,水面縮小,江河斷流,沙漠化、石漠化日益嚴重,耕地面積萎縮,產量降低。只顧當年現得利,而不顧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普遍性問題應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
在消費方式上的錯誤觀念最多。人民群眾生活提高甚至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后,追求生活高品質,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全社會彌漫著一股奢侈浪費的風氣。
在吃喝上,部分人不是追求吃得科學營養,而是追求高檔,先是雞鴨魚肉,繼而是烏龜海鮮,再后來是山珍野味,甚至孔雀、金絲猴、娃娃魚、穿山甲等保護動物也吃,利益驅動,使得這些年形成了地下市場、地下捕獵、運輸、銷售、餐飲秘密渠道。老百姓說,這些珍稀動物價格昂貴,消費者非富即貴,而且公款消費是支撐這一地下消費渠道的重要資金來源。我們一些生活類媒體對于高消費的宣傳,也是有責任的。
中國人的第二個錯誤觀念是講面子,第三個錯誤觀念是吃公款浪費不心疼。到飯館點菜,總喜歡點大量的菜肴,怕吃光了不好看。自己在家很節約,出門要窮家富路,大量剩余后,也不打包,同樣是怕跌份,怕別人笑話,尤其是節假日集中消費的日子,浪費現象觸目驚心。根據武漢多家餐飲酒店的統計,客人就餐浪費率高達15%,這些吃剩的食物無法重新利用,一般被當做垃圾扔掉。武漢餐飲業2011年銷售額為340億元,按15%的比例計算,大約51個億被扔進了垃圾桶。而依照這個比例,平均7個人就餐,就會浪費掉1個人的分量。另有研究機構統計,我國餐飲,平均每人次浪費食品約100克,這加起來就是一個十分巨大驚人的數目。在韓國,他們的國民請客時就只有一個主菜,其他的就是4個泡菜,而且頓頓如此,即使這一個菜吃不了還可以打包,在日本還可以郵寄到家里,他們的節儉樸素務實的作風,與我國的大吃大喝大浪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的吃法健康營養,我們的吃法"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更為嚴重的是這些錯誤觀念導致了我國的公費醫療費高居不下,國民身體素質卻不如人家。如果不浪費,就可以少生產,就可以實行土地輪作制,土地肥力也得到了恢復,就是一種高效的農業。
在穿戴上,主要是為穿皮草而肆意捕殺珍稀動物。北大荒有一種孬頭,就是在水邊生活的一丘之貉的貉,那時一只孬頭可做兩頂帽子,分別賣30元和25元,東北很多人都戴這種輕盈、漂亮、結實的孬頭帽子,現在幾乎絕跡了。在居住上,最突出的就是裝修上,把建筑好的四白落地的墻面刮掉,重新裝修上污染的建材,自找罪受。在出行上,發展了大量的汽車,拉動了經濟,同時也造成污染和石油短缺。在宗教生活上,中國人喜歡燒香燒紙,目前各地恢復了廟會,有的廟會一天幾萬人,燒香燒紙,風兒一刮,煙灰滿天……
以上情況,一方面是錯誤觀念造成破壞生態系統,二是謀取私利而破壞生態,人類的無度獵殺、濫捕濫撈亂砍濫伐,嚴重污染,無節制的氣體排放,造成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消失;氣候變暖,極地冰雪融化加劇,造成珊瑚礁死亡,連帶依靠珊瑚礁生活的海洋生物死亡,其他魚類、企鵝等因食物短缺而死亡。
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因此,生態文明建設最首要的是轉變人的生態觀念,提高對生態危機嚴重性的認識,使更多的人從生態不自覺的破壞者、自然資源的不自覺浪費者變為我們家園的生態環境保護者、監督者、節約者。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在各類教材中,加大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作為大中小學的必修課之一。
二、作為公務員考試錄用的一個重要內容,對在職干部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培訓教育、考核,安排力量設計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考核辦法,對出現重大生態環境事故的單位,要追究領導責任。對故意違法排污并后果嚴重的單位,責任人應負刑事責任,并附帶民事賠償。
三、針對地方保護主義,組織中央與省市自治區相關部門的聯合工作組,每年對各省市自治區進行跨省市自治區的暗訪,檢查生態文明建設落實情況,環境保護情況,水質、空氣、森林、草場、濕地情況,應該關停并轉的企業落實情況,發現問題,一查到底,對瀆職不作為行為立即處理查辦。
四、宣傳部門、廣電部門和各種媒體應辟出欄目,宣傳勤儉節約、保護生態環境、發展低碳生活、實行循環經濟有成效的典型,多做各種生態問題的專題節目,組織生態文明建設知識問答比賽節目,大力普及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知識,同時揭露破壞生態環境、奢靡浪費的典型,要讓全社會知道,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和造成嚴重浪費的人是要撤職查辦的。
五、對三公經費的支出去向,逐步公開透明,采取措施遏制使用公款的嚴重浪費現象。
六、對獵殺動物嚴重的地區,收繳獵槍,根據新舊程度作價收繳,統一保存。
編輯:qij
相關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
“生態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綠色競爭力
因為受到污染,深圳灣曾飽受市民詬病。經過下大氣力治理,如今這里碧波重現,一度消失的黑臉琵鷺也回歸棲息,這片美麗的灣區成為深受市民游客喜愛的休閑健身之地。【詳細】
西安明年底全面展開海綿城市建設
2016年7月24日晚,一場暴雨降臨西安,小寨等部分城區降水量超過100毫米。當天暴雨造成西安市政管轄范圍39處路段出現短時嚴重積水,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在那場大雨過后,西安市制定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實現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