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生態市建設步伐,壽光市創新造林模式,大力實施“科技興林”戰略,推動林業建設走上了又快又好的發展軌道。
一是創新模式,由“傳統造林”向“景觀造林”轉變。全市積極做好國省干道景觀綠化,遵循“生態性、觀賞性、經濟性”于一體的設計理念,注重挖掘林業文化,精心營造特色景觀、靚麗景觀、休閑景觀,實施園林景觀綠化,采取公開招投標,實行工程造林,強化綠化、美化、亮化的系統效果、生態效果、景觀效果,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美化效果,形成了“人在綠中行,綠在身邊繞”的綠化風格。
二是市場運作,由“散戶造林”向“公司造林”轉變。積極探討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化管理,大力引進有資質、有實力的造林公司,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全部采用專業操作規程,改變過去散戶造林模式,走“公司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現代化造林”的一體化發展之路。在重點工程建設上,積極創新發展新思路,從林地政策入手,進而完善投資方式、招投標管理、監理審計等一系列政策機制,使林業建設做到有章可循,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設質量和苗木成活保存率。
三是多元投資,由“政府投資”向“多元化投資”轉變。造林綠化工程打破過去一直由政府投資的傳統機制,充分引入市場機制,積極探索從政府單一投資向多元投資轉變的途徑,吸納社會資金共同參與造林綠化的建設中,投資主體既有政府,又有企業和專業大戶;既有本地投資者,又有外地投資者,充分動員全社會參與,形成城市發展、生態建設、資金籌集的良性循環,減輕了政府財政投資的壓力。
四是科技興林,由“單一造林”向“科學造林”轉變。為破解“年年種樹不見樹”的怪圈,全市把造林工程質量作為提高樹木成活關鍵環節來抓。在綠色通道綠化中,本著“整體規劃,水、路域、電先行配套,先整地后造林”的建設思路,為保證綠化工程質量營造好基礎條件。采用大型機械對低洼鹽堿地大搞土方工程,挖溝壓堿、改良土壤,再進行造林。造林綠化工作做到了標準一步到位、建設一次成形,效果一步凸現。
2012年底,壽光市已完成成片造林7.1萬畝,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15萬畝,總植樹1800萬株,綠化總投資達到7.2億元。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22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