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市場與園林工程遭遇冰火兩重天
除此之外,周玉龍還提到,“現在蕭山很多園林綠化的企業開始到外省去做,開始做BT項目(BT投資是指一個項目的運作通過項目管理公司總承包后,由承包方墊資進行建設,建設驗收完畢再移交給項目業主)。”
“我們的商業模式在做一些調整。”張炎良也表示,原來政府投資的項目有需求但沒有資金,所以現在他們也在做BT項目,“規劃、設計、施工、養護一體化,這種打包處理的模式我們還在探索。我們帶資金過去,比如江蘇蘇北地區的政府有需求,而財政資金卻要通過后續幾年再回報,那我們就先墊資做,做好直接交付給他。”
多元化發展,使產業鏈延伸開去
張炎良還向記者透露,園林工程一個項目就有幾億元投資,利潤空間比較大,“我們有這樣的籌融資能力,對方又有需求,這種商業的模式,比原來政府有錢再來搞建設,在業務量上更有突破。我們去年的業績也相應上升了30%左右。”
談到房地產的影響,當然是有的。不過,張炎良毫不避諱地說,去年整體情況還不錯,“要說房地產的影響,那就是資金的回籠問題,業務量倒是沒有大的下滑,影響不是太明顯,公共景觀這類市政項目不錯。”他還表示,在房產不景氣的情況下,真正好的園林企業沒有大的影響,而其他資金不寬裕的小企業可能會影響比較大,是一個洗牌的過程。
周玉龍一直在關注房地產行業,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他發現,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管是土地拍賣,還是房子的成交量,都在緩慢增加,“尤其是近期,房地產的成交量從以前的幾套、幾十套發展到現在的一兩百套,而且房價也在逐漸增長,當然,限購政策還是有一定影響,我們集團去年的利潤增長在10%左右。”
關于未來,浙江百富集團開發部經理謝福星似乎信心滿滿,“多元化發展,使產業鏈延伸開去,不僅要有花木市場,還要有園林工程、物業、置業、物流等一起動,一條龍服務比較多元化,又可形成互補,這樣的話‘東方不亮西方亮’嘛。”
在采訪過程中,很多園林企業表示,原來是將企業做大,現在則是做精。而張炎良也認為,房地產越是低迷,對景觀的要求越是高,要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機會其實不少。
編輯:qi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