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道,帶來城市“慢生活”
如今的人們更多地渴望到山林海邊尋求愜意,踏上沒有噪音尾氣的林陰綠道。而這份渴望,在不久的將來就可能會在我們身邊實現,貫穿整個衢城的綠道網正在規劃和建設當中。今后,市民朋友或許只要出門走上幾步路,就能踏上精心設計、設備齊全的綠道,盡享自然愜意。
上月31日,記者從市規劃局了解到,《衢州市區綠道網規劃》已在當月通過了初步方案內審會,帶有衢州特色的綠道網,融入衢州文化要素、結合現有慢行系統建設、相關的配套設施和標志系統,已經啟動并在規劃建設當中。
綠道提供“慢生活”的空間
我國關于綠道的建設,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在引入國外先進的理念和相關綠道建設的經驗后開始實施探索。2010年以來,國內部分城市地區陸續開展綜合性的綠道規劃和建設,目前,許多城市都揭起了各具特色的“中國綠道運動”。
如果說貫穿城市與鄉村的機動車道是“快行系統”,那么,綠道就是以綠化為特征、供市民休閑的“慢行系統”,為市民提供了“慢生活”的空間。
綠道沿途有美麗的花木、山水景,有飲食、驛站以及各種休閑服務設施。擁有綠道的衢城,市民的出行方式將會有更多的選擇。比如,從市區到爛柯山,現在市民一般都選擇驅車或乘公交車;而綠道網建成后,市民出門走幾步路,或者乘坐公交車到達綠道后,可在綠道驛站內租用自行車,沿著綠道騎車抵達爛柯山,沿途既可欣賞山水風景,又鍛煉身體,休閑了自身。
綠道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它的開放性和連通性,簡單地說,就是成“網”。而現在的城市綠化有點、有面、有線,但不成網,而且可看不可用;單純的自行車道也沒有這么多樣的綠化、生態功能。
讓“山水田林城”融為一體
衢州綠道網的總規劃師王光華向記者介紹,綠道體系具有“生態、文化、休閑、景觀、交通”五大功能。通過合理的綠道網規劃,構建互通共享的衢州城鄉綠色脈絡,形成具備開放性、流動性、廊道性、循環性的網絡結構,使“山、水、田、林、城”逐步融為一體,形成“城在田中”、“園在城中”的生態建設目標,展現衢州現代田園城市的基本生態特質。
衢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擁有豐富的水系資源,衢州的城鄉旅游極具特色,擁有豐富的農家樂資源。衢州的綠道網建設將融入這些元素。
一方面,綠道串聯衢州歷史文化遺跡和現代都市景觀的精華,可以形成讓人感慨萬千的文化遺產和都市風情游憩廊道,使衢州的人文資源從單純靜態的存在變成能夠被動態感官認知的節點,不僅成為旅游資源的組成部分,更能提升衢州城市文化品位,凸顯衢州文化特色。
另一方面,我市的綠道建設結合衢州水網縱橫、水系發達的自然特征,低成本建設綠道,更能實現水綠相接,把水資源引入城市建設環境中,成為市民可觀、可賞、可體驗的生態景觀。
建設有衢州特色的綠道網
我市綠道網的設計規劃,充分考慮了城市規劃和普通市民的意愿。
“現在,衢州有許多愛騎自行車的車友,我們向他們征集意見,哪些路線是經常會騎、喜歡騎的,一般比較舒適的騎車過程大致需要多少時間等。我們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合理規劃綠道網路線,并設立驛站等配套設施。”王光華說。
“像江濱路等幾條路線,其實本身已經具備一些綠道的功能和初步模型,缺少的是相應的設施,而且要將整個路線串聯起來,讓它不受城市交通的影響。”王光華告訴記者,規劃部門將通過選擇最優或最短路徑建設綠道,不受城市交通的影響,將各大公園景區有機地連接在一起,以步行或騎行的方式,形成出入方便、文化景觀豐富的線性綠色通道,為市民提供進入景區的相對獨立、便利、安全保障的步行線路或騎自行車線路。
綠道作為一項新生事物的引進,對衢州而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以綠道建設為龍頭,整合并引領各項休閑事業、慢行生活的發展,實現各項城市創建活動、打造衢城綜合形象。同時,綠道網建成后將刺激景區鄉村騎行旅游,促進地區消費,活躍景區及鄉村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等。
衢州,作為“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城市”、“生態園林城市”和“田園城市”,“綠道”概念的引用及在城市建設中的運用將為其注入濃墨重彩的一筆。
-鏈接
衢州綠道網結構:一環六連六放射
據我市規劃部門的初步設計規劃,我市綠道網結構為一環六連六放射。
其中,一環為三條省級綠道在中心城區形成環狀綠道;六連即北片和南片共6條市級綠道;六放射是指三條省級綠道分別從中心城區向外延伸的六條放射狀綠道。
三條貫穿衢州的省級綠道:名城綠水、名山鄉趣以及生態靈境。
六條市級綠道:古道人家、山水古跡、白塔尋蹤、山巒錦繡、田園秋色和綠影風帆。
四條衢州城區內綠道:老城區北、老城區南、西區和東區綠道。
據介紹,規劃部門已初步確定近期(2013-2015年度)及遠期(2015-2020年度)的衢州綠道建設目標。近期將突出衢州的資源景觀特色,改善市區發展環境,基本形成兩片三區綠道網結構框架,以規劃的衢州中心城區為中心,形成貫通南北兩片的網絡軸線。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北京最長濱水綠道啟動建設
記者從北京市發改委獲悉,京密引水渠綠道昌平段、順義段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將于2018年底竣工。其中昌平、順義兩段總長度60.2公里,批復建設驛站3個,林下游憩場地22處,濱水綠道總長158.8公里。【詳細】
大連造林綠化“高大上”
自2011年以來,“國家森林城市”的榮譽已經成為大連提升生態建設水平的新起點。著力健全造林綠化機制、創新大眾參與方式、提升城市造林綠化品質,實現了大連造林綠化從“數量達標”到“品質提升”、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越。開創大連造林綠化形成“高大上”的精品模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