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稱建設美麗中國必須留住美麗村莊
給心靈留個后花園
江蘇省海安縣紀委 劉衛鋒
兒子上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個單元,專門收錄了描寫田園風光、鄉村景致的古今美文,景美情美文美,他很是感興趣,經常吟誦得搖頭晃腦。一天,他眨巴著清澈的眼睛,不解地問我:“爸爸,爺爺家也在農村,可怎么就沒這么美呢?”
我無言以對。記憶中的鄉村依舊是幅美麗的風景畫:青磚紅瓦的民居,綠油油的莊稼地,清澈蜿蜒的小河……夏日的傍晚,大家捧著飯碗坐到打谷場上,歡聲笑語不斷。但如今,父母雖然仍住在農村里,但鄰居們要么外出務工,要么棄宅進城,不少院落空寂荒蕪,整個村落聽不到大人的吆喝,更難聽到孩子的歡笑。小河水不再清澈,水中無憂嬉戲的魚兒也不見了蹤影,工廠里煩躁的機器轟鳴聲早已將鄉村的寧靜驅散得一干二凈。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鄉村的生活場景始終具有一種樸素的感人力量。生活在都市的人,特別是有著鄉村生活經歷的人,或多或少都懷有鄉村情結。那里的青山秀水,那里的清新與寂靜,是他們心靈的后花園。每逢節假日,他們時常走向農村,聆聽小溪潺潺的流水聲,讓清風愜意地拂過臉龐。
建設美麗中國,不是華夏遍布工廠,必須留住美麗的村莊。這需要地方政府改變政績觀,不再用“撤村”的名義來換取建設用地,不再利用政策漏洞來讓“土地財政”茍延殘喘,而是通過現代工業、服務業、旅游業反哺村莊,用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改造村莊,讓鄉村也能用優越的工作環境、優厚的福利待遇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堅守和恢復鄉村固有的文化生態,以文化為支撐,讓“善待土地、父慈子孝、鄰里互助”等傳統鄉村道德重新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需求決定興衰
寧夏同心縣韋州中心學校 丁力
我所處的鄉鎮南面曾有兩個村莊——馬莊村和停溝村。兩村隔溝相望,溝東的馬莊村坐落在凹凸不平的土丘地帶,溝西的停溝村周邊地勢則相對平坦且緊挨著一條沙石鋪成的道路。
很久以前,停溝村只有路邊零星幾家住戶,遠不及擁有百十戶人家的馬莊村。前些年,停溝村旁的沙石路開始加寬改造,建成一條寬闊平坦的省級柏油公路。馬莊村村民紛紛向停溝村搬遷,在路邊蓋上一排排整齊漂亮的新房。停溝村從小變大,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而隨著人口的遷出,馬莊村漸漸衰落,許多景象僅留在一些人的記憶里。
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搬遷農民們一改過去靠天吃飯的單一生活模式,在種植農作物的同時,走上了經商、養殖、發展特色產業等多種創業道路。當地鎮政府更是因勢利導,鼓勵農民走創新發展的新路子,老百姓收入逐年提高,村莊建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農村廣袤的土地曾是農民賴以生存、繁衍生息的唯一依靠。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不再單一,縮小城鄉差距、追求多元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已成為農民的共同愿望。
因此,村莊的興衰與發展取決于村民的需求,不必刻意嘆息村莊的存亡。那些經濟落后、交通不便、環境惡劣、公共服務不到位、不適宜人居的村落的消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沒必要惋惜,更無須落淚;而對有文化內涵、歷史沉淀、具有生態保護價值,且農民兄弟過得較好的村落,則需采取多種措施加強保護。
讓農民種好地、好種地
山東省安丘市大汶河旅游開發區 劉文曉
許多農民走進城市,導致一些村莊衰敗甚至消失,主要原因是農民在村里種地掙不到錢,又找不到其他掙錢的門路,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城里。
除了有計劃地進行城市擴容和舊村改造,讓部分農民上樓變市民外,更重要的是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改善農村當地的生產生活條件,讓農民通過種地或其他方式掙到錢,過上接近城市甚至超過城市的生活。
“南有華西,北有董北”,那里的村民都愿意待在自己的家鄉掙錢、生活。為什么?村莊發展好了,農民還是最愿意呆在本鄉本土。十八大報告鮮明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注意,這里提的是“城鄉發展一體化”,而不是“城市化”。
如何讓農民種地掙到錢?要加大對農村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農村的扶持力度,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實施力度,堅持將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放在與城市一樣的地位,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動農業發展,讓農民能在本地富裕起來。
如何讓農民種地無后顧之憂?一是建立科學的鄉村管理機制。完善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實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發揮農村各類組織協同作用,保障農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充分調動農民建設村莊、管理村莊的積極性。
二是在教育、醫療、農田保護上滿足村民需求。大力輸送優質教育資源進鄉村,對邊遠、貧困、民族地區農村實施教育資源傾斜,讓農民的孩子在鄉下就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農民健康服務水平和醫療保障水平,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讓農民吃上放心藥、便宜藥、良效藥。保護耕地和農業設施,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給農民留下更多良田。加快水利興修、村莊道路規劃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生態涵養農業的作用。
編輯:qijian
相關閱讀
朱建寧:美麗中國背景下的國土風貌整治
從歷史來講,古今中外好的園林作品,都是國土風貌或者國土典型特征的再現。只不過對于國土風貌的再現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關心奇特的一些方面,以中國園林為代表【詳細】
曾是不知名小村莊后逆襲成為國家公園
去意大利旅游的朋友,大都不會錯過有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