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時代的 企業成長之路
生態和經濟,這兩個詞的英文有一個共同的詞根“eco”,這個詞根來源于希臘文的家政。所謂家政,很像儒家講的齊家,如何把一個家的方方面面管理和協調得非常好,形成一個完整、和諧的共同體,這就是這個詞本來的意思。所以經濟就是持家,就是讓這個家變得和諧,這是經濟本來的含義。而生態是一個后造的詞,在近代才出現。《經濟學人》曾經有一期的封面標題叫“經濟始于Eco”,經濟就是一種和諧,一種生態,所以,綠色、環保是生態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經濟和生態本是同根生,而生態指的是平衡、和諧、協同還有共同體。
現在學者公認生態的概念是來自達爾文的“生命之網”,任何事情都是處于網絡之中,你跟眼前的環境和眼前的對手,或者同伴之間表面上是一種單一的線性關系,但是背后始終是有一個網絡在支撐著。中國的成語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每一個個體只不過是網絡中的一個點。所以,你在謀求生存的時候,一定不要用一種線性、簡單的、直接的因果關系來思考你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得和失,這就是達爾文所講的“生命之網”。
生態的概念告訴我們個體在生命網中的非自主性,要去除因果的線性思維方式,這一點在企業以前經營過程中常常是被忽略的。我們總是把競爭對手當成絕對的敵人,我們總是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最終的結果是,我們的得,可能就是今后的災難性惡果的一個源頭;我們的失去,我們的放棄,反而成了我們下一步死里逃生沒有意識到的原因。仔細看,網絡里面的秩序沒有偶然,一切結果都是有原因的。這種隱秘的秩序背后真正看不見的手,才是主宰我們命運的東西。所以,生態的視野不僅僅是環保的概念,而是一個隱秘之網。這種隱秘秩序的概念,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越來越明顯了。
所謂平衡,講的是空間之網,各個利益相關方之間相互善待,也許是放棄了某種利益(并沒有實現利益最大化),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可能有的結果中最好的一個。這是在空間上的平衡,叫空間之網。
所謂可持續,就是時間之網,我們生活在時間之網中,你20年前做的事情,也許到20年后才可能有結果。企業的每一個作為,悄悄的進行,不管是惡還是善,總會在我們不知道的角落里面悄悄發酵,悄悄地生長、擴張,忽然有一天在適當的時候影響你,無論是善果還是惡果。
這就是兔子的“生態學”。我們常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并不是因為兔子很愛窩邊草,也不是因兔子有環保意識,它要保持一種綠色的生活方式,而是因為,如果兔子吃了窩邊草,就會暴露它的家園,它的生存基地。工業社會以來,我們人類的行為有時候連兔子都不如,總是在以利益最大化的思維,以最快的、最淺近的、最急迫的一種手段和思維方式獲取我們的所得。所以我們真的要學一學兔子。
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作為一個關鍵詞提出來,上升到國策的高度。我們應該用一種生態學的視野來規范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和行為。這就是生態文明。生態的世界觀其實就是敬畏的世界觀,我們要時刻意識到,我們背后有一個神秘的生態之網在起作用,你要保持一種敬畏的、謙遜的心態。
最近有一部很受歡迎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其實講的就是一個人與自然、人與它的對手的關系,對手就是那只老虎,那只老虎叫“饑渴”,最后那個少年逐漸意識到,老虎不是用來消滅的,而是用來相處的。在茫茫大海孤舟上,他必須和這只虎共存,而不是消滅這只虎,這樣才能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一個人在海上漂流時很容易精神恍惚,即使是有水有食物,也會因精神崩潰而死。老虎是他的挑戰,他與對手逐漸形成博弈相處,形成相對和諧相處的關系。
我們跟世界,跟環境的關系,甚至是在商業進程中,我們與對手其實就是這樣的關系。由于競爭對手的存在,企業自身必須要不斷地去保持創新能力。在對手挑戰自己的時候,自己也要挑戰自己。正像奇虎360的周鴻祎[微博]說的,正是由于有了3Q大戰,才會產生微信這樣了不起的產品。我們要感覺到好象時刻在一雙看不見的神秘眼睛的監督之下,因此我們不能膽大妄為,這就是生態文明時代的世界觀。
回到企業公民的概念,企業公民的意思就是,企業在社區里具有明確的身份,別人知道你是誰,你也知道別人是誰,你跟你的社區之間形成一種穩定的關聯,既有權利也有義務,這樣一種關系,就叫企業公民,要不然就是企業游民。游民就是對所在的環境沒有責任,當然這個環境對你也沒有責任,所以他們之間只是一次性的交易,掠奪式利用的關系。從企業游民到企業公民,這其實是一個世界觀的轉變,也是一個方法論的轉變。這個轉變就是我們要意識到我們生活在一個神秘之網中。這就是生態文明時代的企業成長之路,也就是生態文明時代的企業公民。
編輯:qijian
相關閱讀
2014青島世園會——濟南園環境景觀設計方案
充滿人文和自然的城市景觀【詳細】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
西藏受保護濕地面積超430萬公頃
西藏濕地面積居全國第二,濕地類型豐富,是世界上特殊的高原濕地分布區。根據西藏濕地資源第二次調查結果,西藏現有8公頃以上的各類濕地總面積為652.90萬公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