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在陽朔辦生態文明與新農村建設座談會
12月23日,由光明日報社主辦的“生態文明與新農村建設”座談會在陽朔縣召開。會議圍繞陽朔縣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功經驗與做法,就如何加強“生態文明與新農村建設”展開了研討。
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李春林,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中央黨校研究室正局級研究員曾業松,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黨國英,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德謙,廣西社科院院長、研究員呂余生,廣西日報社副總編輯尹如琴等出席座談會。
今年12月11日,《光明日報》“光明調查”以《讓農民從土地中找到財富和尊嚴 廣西陽朔“三農”問題調查》為題整版報道了陽朔縣新農村建設情況。近年來,陽朔縣按照“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模式,全力打造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和諧發展的“百里新村”,覆蓋陽朔、白沙、興坪、葡萄4個鄉鎮的12個村(居)委會66個自然村。“百里新村”以金桔種植為優勢產業,帶動全縣實現了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以金桔種植為主導的生態農業發展新格局。當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從10年前不足1000元增長到如今1.5萬元,部分村民年均純收入已超過2萬元,家家戶戶都按照“小青瓦、坡屋面、白粉墻、木格窗、吊陽臺、青石墻裙”的桂北民居風格建造了當地人稱為“金桔樓”的洋房,買起了新車。與此同時,通過種植金桔衍生出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壯大了陽朔另一個支柱產業 旅游業,使得農民致富的路越走越寬。
座談會上,專家學者結合陽朔“百里新村”建設實際,就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命力在哪里、如何重建農民對土地的感情等展開了探討。座談中,專家學者對陽朔縣“百里新村”建設取得的成功經驗給予肯定,對陽朔黨委、政府引領農民堅定不移走生態農業發展道路,充分尊重農民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通過引導、鼓勵、啟發等方式帶領農民致富等做法給予高度評價,并希望陽朔縣進一步總結好新農村建設經驗,同時對群眾富裕后如何處理好農村的和諧穩定關系進行了探討。
會前,與會人員還實地考察了“百里新村”建設情況。
編輯:qijian
相關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
“生態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綠色競爭力
因為受到污染,深圳灣曾飽受市民詬病。經過下大氣力治理,如今這里碧波重現,一度消失的黑臉琵鷺也回歸棲息,這片美麗的灣區成為深受市民游客喜愛的休閑健身之地。【詳細】
植物學大會落幕 用美麗植物照亮綠色未來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廣東深圳圓滿落下帷幕。會議舉辦7天以來,無論是主旨報告、公眾報告、衛星會議等學術活動,還是公益展覽、植物藝術畫展、實地參觀考察等公眾活動,不僅令各國科學家振奮不已,而且也讓公眾一起參與其中,共同“關心植物,關心未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