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十古城重建的思考
"拆舊"和"仿古"的大戲正在中國加速上演,日前,一篇"三十古城上演重建風"的報道引爆熱議,甚至一度成了百度搜索風云榜上的熱詞。
據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吳必虎的初步統計,中國正有不少于三十個城市已經、正在或謀劃加入這一古城重建風潮。少則數億、多則上百億的古城重建項目正在遍地開花,比如55億再造鳳凰、千億重塑汴京、220億再造七彩云南古滇王國、大同投資500億元再現明代古城、肥城投資60億開建"春秋古城"等。
一些古城重建初步完成的地方已經拉開了旅游大幕,比如2012年9月底,投資52億元、占地兩千畝的河北灤州古城舉行開城大典,遼國的"國王"和"皇后"率領身披鎧甲的儀仗隊出城迎客,儼然一場"穿越秀","大美灤州已備好美酒佳肴,恭候八方朝拜的下臣進城就座。"另外,山東棗莊的臺兒莊古城是為數不多的已然開門迎客的一個。
這股重建風引發了眾多專業人士的爭議,一項共識是,當下這股古城重建的風潮正是肇始于麗江、平遙、烏鎮等古城古鎮旅游業興起之后,不過是否所有的古城都有這樣的成果呢,將取決于規劃、建設和推廣等眾多因素。
吳必虎表示,我不贊同動不動就全部的城市、古代的城墻或歷史的街區,要花幾百個億把它做起來,不要用重建這樣的觀念和指導思想把整個古代的東西完全恢復出來。他建議,部分有選擇的通過視覺的再現能夠讓當地的居民和外來的游客感受到歷史的文化景觀,但是沒有必要全部。所以我認為有選擇的做一部分精品還是可以的。
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尹稚表示:雖然各地打著保護文化或各種弘揚文化的旗號,但是最終很大一部分都是經濟利益在驅動。地方政府一般是用一種片面的、形式化的、符號化的語言來認知這種歷史環境,最后就等于是拆了真古董,蓋了假古董。雖然表面看上去還是那些東西,但是它的歷史價值會受到根本性的顛覆。
對此現象,相關業內人士表示,重建本身不算壞事,是地方重視文化、通過旅游業振興地方經濟的措施,但對于原有古城,保護這些建筑遺產、文化遺產是必要的,大拆大建可能會損壞原有的古城魅力。如何將這項工程做到有形式有內容,發揚古城文化,真正為人民帶來福祉?才是至關重要的。
業內人士建議,保護古城真實狀態與周邊環境,傳承當地的文化精神,在重建的過程中,切實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文物古跡、文化寶藏,應該是古城重建的前提;同時,每一座古城都有著自身獨特歷史和特色,應做足重建前的規劃和設計,充分研究其特殊屬性,科學謀劃功能布局與結構形態,明確發展定位,并且在后期做好推廣,形成社會共識,達到古城煥發新貌的目標。
這種意見正好反映了目前大多數專家的看法,正如吳必虎所言,"業態規劃成功,古城會響亮轉身;只是物質城墻,可能大量的錢投進去以后收不回來,留給下屆政府,最后真正承擔的還是老百姓。"可見,古城恰當的規劃設計是何等重要。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廣東佛山全球征集啟動區城市設計方案
佛山市國土資源和城鄉規劃局網站近日發布國際競賽公告,面向全球征集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啟動區城市設計方案,公告還披露了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規劃范圍以及項目情況。【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河南城市設計有了指導規則
11月20日,記者從(河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獲悉,《河南省城市設計導則(試行)》已經正式發布,這標志著我省城市、縣城規劃區內城市設計的編制、審批和實施有了指導規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