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引領:綠色發展正當時
8年前,欒川人創造了享譽全國的旅游發展“欒川模式”,成為全國貧困山區依靠旅游業帶動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典型。而今“欒川模式”經過8年的持續探索、創新、提升,實現了由原來的“黨政主導、部門聯動、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向如今的“旅游引領、融合發展、產業集聚、全景欒川”的全面提升和品質跨越。
8年的堅持不懈,欒川縣在“旅游興縣”戰略的指引下,經濟、社會、旅游生態實現了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全縣34萬人口中,直接和間接旅游從業人員達10.8萬人,全縣33%的農民就地轉變為旅游從業人員。
8年的快速發展,欒川縣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都實現了2倍以上的增長,發展結構更趨合理、發展方式更加科學,2011年欒川接待游客68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5.9億元。
8年的轉型提質,欒川縣形成了溶洞游、山水游、森林游、農家游、休閑游、滑雪游、溫泉游、紅色游八大旅游品牌。全縣共擁有5A級景區2家,4A級景區5家,A級景區數量居全國縣級第一位。
2012年10月26日,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中國旅游報、河南省政研室、河南省旅游局主辦的“欒川模式”創新發展高端論壇在京舉辦,眾多專家、學者聚集一堂探討、提煉、總結欒川旅游發展的經驗,以啟迪全國縣域旅游的發展方式。作為中國旅游強縣的欒川,再次成為了縣域旅游經濟發展的焦點話題。
剛剛勝利閉幕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這一令人期待的新目標。全景欒川必將為美麗中國增光添彩!
“‘欒川模式’對目前中國蓬勃發展的鄉村旅游具有重要的借鑒、指導和推動作用。”欒川縣通過旅游引領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先進做法,得到了國家旅游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志發的充分肯定。
“旅游業是欒川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只有毫不動搖地實施旅游興縣戰略,把旅游業做得興旺發達,才能使欒川立于不敗之地。”欒川縣委書記樊國璽深刻闡述了旅游業在欒川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欒川縣委副書記、縣長昝宏倉給“旅游引領”下了一個精確的定義:“我們將旅游業確定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將旅游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工業、農業、服務業均按照旅游標準發展。通過大力發展旅游業引領經濟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帶動欒川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黑色經濟”向“綠色經濟”轉型
欒川縣是礦產資源大縣,礦產經濟占縣域經濟總量的80%以上,尤其是鉬金屬儲量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是“中國鉬都”。但是,作為欒川縣的當家人卻很有預見性地選擇了旅游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礦石總有挖完的時候,但旅游業卻正旭日東升。我們要實現黑色經濟向綠色經濟的轉型,走科學發展、持續發展之路。”樊國璽說。
欒川縣持續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通過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引導民營工礦資本轉移投資旅游產業。今年年初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老君山景區就是最鮮活的例證。
楊植森是欒川有名的礦老板。2007年,欒川旅游進入了轉型升級、二次創業的關鍵時期,急需民營資本為旅游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楊植森成為了政府的“重點發展對象”。功夫不負有心人,2007年8月,楊植森投入6300萬元,成立了河南省老君山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對老君山景區進行管理、開發、經營,為林場職工解決了養老保險,就地轉為公司員工。原本負債累累、舉步維艱的老君山林場得以改制,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
短短5年時間,老君山景區從一無所有到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躋身全國一流景區行列。楊植森干旅游也“上了癮”,塑銅像、架纜車、修棧道、鑄金頂,老君山景區日新月異。門票收入由原來不足百萬元攀升至5000萬元,景區間接帶動近200家農家賓館的經營,解決了1000多人就業。
在欒川,像老君山景區這樣的情況十分普遍,耳熟能詳的重渡溝景區、伏牛山滑雪度假樂園、抱犢寨景區,就連縣城里按照5星級酒店標準建成的伊水灣大酒店、4星級酒店君山飯店等都是民營工礦資金反哺旅游產業結出的碩果。
僅2007年到現在,欒川全縣工業資本注入旅游產業達20億元,實現了由工礦經濟向旅游經濟的成功轉型。
生態文明與經濟文明并重
“美好的生態,是大自然對欒川的恩賜,是世代先人留給欒川的珍貴遺產,是欒川發展的獨特優勢!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像保護自己的生命一樣來保護欒川的生態,讓這青山綠水、錦繡景觀永駐欒川、造福欒川!”樊國璽對“生態立縣”戰略的一番闡釋讓干部群眾記憶猶新。
生態是旅游賴以發展的基礎。欒川縣始終按照旅游的標準,瞄準旅游發展的需要,強化環境保護的杠桿作用和調控作用,在生態環境、旅游環境方面力爭做到全省最好、全國一流。實現“旅游興縣”和“生態立縣”的雙輪驅動。10月13日,在欒川縣本草生物開發有限公司,見到了正在調試中藥保健飲片生產線的總經理馬松利。“縣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確實做到了不惜代價。我們公司現在的園區,以前是一個工業產業園,是政府拿出3650萬元資金關停了區內企業,我們才得以入駐。”馬松利說。
馬松利說的園區原以鎢鉬等礦產資源加工為主,環保標準提高后,部分企業成了環保不達標企業。去年,欒川縣果斷出資關停了區內12家工業企業,引進本草生物開發有限公司入駐,利用欒川本土原材料生產具有欒川特色的中藥保健品。
赤土店鎮是欒川縣工礦企業最集中的鄉鎮,今年這里已經有6家小選礦企業被關閉拆除。鎮黨委書記牛東曉說:“每年縣里都要定期、不定期地對礦業秩序、鐵合金企業、飲用水源保護區、涉氟涉酸涉鉛企業、化工行業、重金屬行業進行專項整治,2008年以來,全縣共否決擬上新建項目17個,關閉拆除小選礦企業93家,取締小碾子300余臺。”
而作為欒川本土的上市公司洛鉬集團在生態旅游環境保護方面給其他企業做出了榜樣。公司投資1527.95萬元,種植5萬余株雪松、刺柏、百日紅、香花槐等苗木,利用1000余畝采礦棄渣場建設礦山公園,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生態保護與企業效益共贏,資源開發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綠色蝶變”。
經濟收入與幸福感受同升
發展旅游究竟行不行,關鍵還是要看能不能提高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和生活的幸福指數。
欒川通過發展旅游業,14個鄉鎮中有10個從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213個行政村中有146個村從事旅游相關行業,全縣直接和間接參與旅游業發展的從業人員總數10.8萬人,占全縣總人數的31.8%,其中農民7.2萬人,全縣33%的農民轉變為旅游從業人員,依靠旅游業實現了脫貧致富。
潭頭鎮重渡溝村曾經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上世紀90年代末,村民人均收入不到500元。4A景區重渡溝開發建設至今,目前村里95%以上的農民從事旅游服務,僅家庭賓館就有300余家,近萬張床位,村民人均收入早已超過2萬元,全村旅游收益突破1.2億元,村里不僅建起了奧斯卡院線電影、4星級酒店,而且幾乎家家戶戶都擁有了小汽車。重渡溝也被評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業內專家魏小安稱其為“中國農家賓館第一村”。
根據欒川縣旅游工作委員會主任孫欣欣的介紹,類似重渡溝這樣的以農家樂為主的旅游專業村,欒川縣還有15個。目前,全縣的農家賓館總數已經發展到了822家,總床位31018張,占全縣總接待床位的77%,主要分布在全縣7個鄉鎮、11個景區、20余個自然村落,解決了全縣3萬多名農民的就業問題。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欒川模式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上,國家旅游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志發審視欒川、站位全國,為欒川鄉村旅游題詞“發展鄉村旅游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大戰略,是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產業,支持鄉村旅游發展要有大舉措”。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農業農村部7月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將進一步做好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詳細】
國際風景園林與綠色發展交流會在秦皇島舉辦
來自美國、法國、新加坡、韓國等國和中國的2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討風景園林與城市發展之路,探索濱水城市、海綿城市、特色城鎮的景觀設計與實踐【詳細】
休閑農業普遍存在的十個問題
休閑農業正在火速崛起,但在此過程中,難免造成發展過快、忘記質量、粗制濫造的問題。下文為您盤點農業旅游中游客最反感的點,這也是現在的休閑農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可謂是一針見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