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陽城市規劃傾聽人民的聲音
近年來,湖南省衡陽市城市建設緊扣民生所需,路變寬了,城變綠了,燈變亮了,群眾的出行方便了,居住環境也變美了,千年古城煥發了生機和活力。
衡陽是一個傳統工業城市。過去,其城市規劃建設也曾迷失:一方面城市建設缺乏整體規劃,東拆西補,雜亂無章;一方面過度開發的房地產令城區建筑密度過大,城市負荷沉重。
城市面貌改善如何與市民的實際需求緊密相連?衡陽市在制定城市改造規劃時,政府部門深入街區,傾聽民聲。他們將市民反映強烈的建筑密度大、交通狀況差、綠化面積小、文化特色淡等問題,作為城市規劃建設調整的重點。衡陽的規劃建設也曾迷失于缺乏整體規劃和建筑密度過大,市民們對此頗有微詞。在新一輪規劃改造中,衡陽市政府沒有把城市規劃簡單地交給幾個職能部門或幾位“知名專家”,而是深入街區,傾聽民聲,把城市面貌改善與市民的實際需求緊密相連,創立了城市規劃建設的“民生標準”,讓市民在自己參與規劃的城市里愜意棲居。
如今,衡陽市區的公園休閑廣場有20多處,不論住在哪個社區,市民在離家不足一公里的地方就能找到一片綠蔭覆蓋的公園休閑廣場。
湖南省衡陽市制定城市改造規劃時,緊扣民生所需,將市民反映強烈的建筑密度大、交通狀況差、綠化面積小、文化特色淡等問題,作為調整的重點。
百姓是城市的主人。一座城市規劃建設的如何,也是老百姓看重的“民生”內容之一。然而,就有一些城市管理者不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在他們看來,城市規劃建設這樣舉足輕重的政績,只有交給“專家”才放心,只有政府部門攥著才“有把握”;至于普通市民,既不懂專業,又不掌實權,就不必跟著摻和了。
惟有真正相信和尊重市民,才能造福市民。對于廣大市民就城市規劃建設發出的民聲,是真聽、真信、真納,還是做表面文章,糊弄市民,是檢驗各級政府是否惦記著“民本”的試金石。也是在湖南,有個城市規劃市區綠地時,曾煞有介事地搞了不少“求納民意”的名堂,還大張旗鼓地進行“網上公示”。到頭來,個別領導一句話,就讓本應屬于市民的公共綠地一夜之間變成了房地產商的開發“藍圖”。
建設城市為了誰?依靠誰來建設?這是每個城市管理者時常面對、必須回答的問題。衡陽市市長彭崇谷說得好:城市建得怎么樣,市民評價是一桿“秤”。在廣大市民的參與下,衡陽原來49平方公里的城區重新規劃后擴大了一倍,一片片綠地點綴其間。依據城市規劃建設的“民本標準”,衡陽不僅建設了一大批新型社區,還連續4年改造背街小巷201條,過去路不平、溝不通、燈不亮的社區如今煥然一新。
家住雁峰區勝利山小區的朱金娥今年83歲了。記者見到她時,老人正戴著紅袖章在社區義務巡邏。朱金娥告訴記者,在政府改善居民生活環境行動的感召下,老百姓也都積極加入到了凈化美化身邊環境的工作中來。社區里的樹木都是由居民分區域領養維護的,還有的居民主動掏錢為社區添置了閱報欄。如今的勝利山小區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居住環境改善了,居民素質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衡陽是農耕文化、火文化、紙文化和湖湘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利用好這些歷史文化優勢,就能夠提升衡陽的城市文化品位,彰顯城市個性和文化特色。”衡陽市市長彭崇谷說。
據彭崇谷介紹,市政府組織社會各界募捐數千萬元徹底修復了唐宋四大書院之一的石鼓書院,使其重放光彩。又新建了“愛蓮閣”、湖湘文化博物館、衡陽歷史文化長堤、衡陽保衛戰紀念館等一批標志性歷史文化建筑,致力于打造以“名人、名山、名城”為主體的“民本城市”。
政府部門對城市進行整體規劃是必要的,專家的科學論證也是管用的和必不可少的;但是,無論規劃還是論證,心里都要惦記著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把城市規劃建設的“家底”交給城市的主人——市民,不僅是對城市管理者“民生”意識的考量,而且能夠切實推動城市規劃建設的科學適用有效。
編輯:heyan
相關閱讀
上海浦東足球場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正式獲批
2月14日消息,著名體育評論員姬宇陽在微博中透露,上海浦東足球場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正式獲批,作為上港新主場,浦東足球場是能夠滿足FIFA國際A級比賽要求的專業足球場,球場固定坐席數為33765個。(圖片來自姬宇陽微博)【詳細】
推進建設彈性城市 解決交通問題要靠規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強調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這一論斷對我們推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