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城市病泛濫關鍵在“軟件”
“相比紐約、東京等國際大都市,中國的‘北上廣’人口聚集程度還遠遠不夠”。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日前在中山大學演講中談到,人口向大城市集聚是城市化過程的自然趨勢,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從生產效率以及需求增長等方面,都能更好地拉動鄉鎮地區的經濟發展,從而降低城鄉收入差距。他認為,“大”而“密”的城市化發展,更符合中國的國情。
對于不少生活、工作在北上廣及大城市的人來說,此番言論和他們的感受似乎相悖,因為大城市病深深地困擾著他們。其實城市病并非中國獨有,甚至可以說一個國際性通病。一個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必然也是人口向城市積聚的過程,這個過程有疼痛有反思,但是舉目全球卻無相逆的特例。包括在中國,很多人抱怨北上廣人太多,但是自己卻怎么也不愿意離開,并且還有千千萬萬的年輕人死活要奔去。
就像周其仁教授所舉的例子,日本的大東京地區僅占其國土面積的4%,集中了25%的人口,近40%的生產總值;開羅占埃及國土的0.5%,GDP超過全國一半。又如美國紐約,780平方公里的市區卻集聚了700多萬人口,創造了全美國10%的GDP。為什么一邊抱怨城市病,但人類社會卻必然走向城市化?道理很簡單,工業化必然導致人口集聚,而人口的集聚為服務業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進一步增強城市的集聚力。
很多人對于北上廣人口太多的抱怨,主要是因為各類城市病,包括交通、城市規劃、水資源、環境、教育及其他公共服務方面的問題,還有高房價等生活壓力。這些聲音看似有道理,但如果仔細分析很容易發現,這些問題主要不是人口聚集造成的,而是經濟發展模式存在問題,城市治理能力低下,各項社會制度有待完善。比較而言,歐美成熟國家因為基礎設施、社會保障體制及各項社會、教育制度較為完善,城市病目前不再顯得那么嚴重。
中國的城市病原因有很多,既有“硬件”上的不足,也有“軟件”上的問題。對于交通、堵車等基礎設施和規劃上的問題,通過一定時間的發展、重視,是容易得到改善的。現在中國各個大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像軌道交通、立交橋等,已越來越拉近和世界大城市的距離,少數城市甚至已經比肩國際一線城市。但與“硬件”對應的是,一些軟件上的問題就不容易解決了。
事實上,也主要是“軟件”上的拖累,導致了中國城市化的過程中,包括北上廣在內的大城市人口聚集程度和工業化程度比較起來,至今不夠高。這些軟件上的問題包括制度、管理的欠缺,以及高房價等問題,背后牽涉到土地制度、財稅體制等多個原因。大部分的社會財富被少部分群體拿走,這其中也包括通過土地出讓獲利的各地政府。如果理順這些問題,并由政府承擔起保障房責任,高房價就不可能長期困擾中低收入者,所謂大城市人口多導致高房價就會不攻自破,中國的城市病也能得到真正的化解。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廣東佛山全球征集啟動區城市設計方案
佛山市國土資源和城鄉規劃局網站近日發布國際競賽公告,面向全球征集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啟動區城市設計方案,公告還披露了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規劃范圍以及項目情況。【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河南城市設計有了指導規則
11月20日,記者從(河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獲悉,《河南省城市設計導則(試行)》已經正式發布,這標志著我省城市、縣城規劃區內城市設計的編制、審批和實施有了指導規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