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太子山保護區下的苗木生意
在康樂縣這樣一個以苗木出名的地方,田仲倉的生意經總是被人們津津樂道。
與樹苗打了12年的交道,田仲倉說起育苗來如數家珍。如今,已有190畝育苗基地的他,身價像樹苗一樣年年變樣。
在190畝苗木地中,田仲倉自家的耕地只有35畝,其余都是從當地農民手中轉包而來。這種“反租倒包”的經營方式在當地很吃香。
田仲倉告訴記者,他以每年1000元/畝的價格從農民手中租地,而后再雇用農民幫其育苗,年雇工達2000人次以上,僅雇工費就達10萬元,人均能掙走5000元左右。
從2000年“染指”育苗生意后,經歷了5年的等待,田仲倉終于在2006年等到了回報。那一年,他的苗木賣了10萬元,此后幾乎每年的收益都以10萬遞增。如今的田仲倉已是當地因苗木迅速致富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康樂縣林業局局長牛志東告訴記者,目前全縣育苗產業已發展到42000畝,全縣1/10的耕地都茁壯地成長著大小不一的苗木。鳴鹿鄉郭家莊全村3000畝耕地中,一半都在育苗。村支書馬世權算了一筆賬:“一畝樹苗的收益等于一畝小麥50年的收入。”據統計,目前的苗木收益已占到康樂縣農民純收入的48%。而隨著育苗產業的進一步擴大,這一數據正在節節攀升。
康樂的育苗經驗來自與之毗鄰的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作為國有林場,太子山在1994年告別了“靠罰款過日子”的歷史。職工工資維持在200元左右,還長期拖欠,林子幾乎沒人管理。一時間,保護區的林地已被當地居民瓜分了2/3。“剛上任時我基本不敢上街,從東街到西街碰到的都是訴苦的職工。”管理局局長高生祥說。
很快,高生祥意識到,管護好林地的前提是發展。于是,他們將目光盯向了苗木。保護區當時的耕地不足1000畝,其中800畝都已出租。
思路明確后,太子山將出租地全部收回,又開荒2000畝,全部育上了樹苗。目前太子山保護區內所有的苗木全部出售,價值至少6億元。長年出售苗木中,管理局找到了康樂和臨洮的經紀人。結果經紀人看到了苗木的“錢途”,自己租地育起了苗。此后,康樂當地的農民跟風而上,漸漸地在這片區域內形成了育苗產業。
育苗產業發展到現在,康樂縣的面積已超過了太子山保護區。高生祥坦言,雙方既是同行也是競爭對手。
但行得秋風必有春雨。“等這片區域的育苗產業形成規模后,管理局也能沾到地方的光。”高生祥說。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灌木類苗木該如何應對市場
2018年春季苗木栽植已接近尾聲,今年在灌木類苗木銷售中遇到幾個問題和感受在這和大家分享。【詳細】
苗木產業下一個熱點之生態苗木
生態苗木,顧名思義,就是為生態建設而使用的綠化苗木。現在,因為苗木市場的疲軟,大家都在熱議,走生態苗木之路是否能擺脫目前的困境?什么地方能用到生態苗木?哪些樹種可以做生態苗木?【詳細】
要想做好苗木產銷,不了解市場環境不行
眾所周知,產品的銷售取決于市場的需求,而市場需求的變化又受制于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苗木產品作為一種生態建設的基本材料,最終都是要銷往建設工程的,因此,一些國家政策、政府行為、社會趨向等宏觀因素的變化對其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