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師張永和:北京密度還不夠
跨界創作
我的“正業”就是當我自己
記者:除了設計建筑,你還設計瓷器、服裝等,這次展覽還有你跨界做的微電影。從什么時候開始對這些感興趣的?
張永和:對其他類的設計感興趣是在學了建筑以后,只是現在有機會做這些了。我生下來也不是建筑師。從十幾歲開始,跟很多人一樣,成了文藝少年,后來是文藝青年,現在是文藝老年,只不過好多人文藝完了就去搞金融、搞工程,我好像是文藝到底了。
我對幾樣東西非常感興趣,電影是之一。法國的新浪潮電影我特別熟,還有日本電影。我把微電影放到網上,有人評論說,怎么有點胡金銓的影子。胡金銓我當然非常喜歡,只是沒指望我的電影能像胡金銓,不過這說明可能那時候真的看太多了。
記者:市場對你設計的服裝接受度怎樣?
張永和:我們服裝的銷售,我敢吹牛。我做設計、做所有事情,其實很少考慮市場。可是衣服賣得不錯,男女通吃,有件外套在洪晃那個店里號稱是賣得最好的一件。
記者:你跨界領域很多,不擔心被指“不務正業”嗎?
張永和:現在我的同行們恐怕都認為我不務正業。我的正業是什么?就是當我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現在整個中國都用一套價值觀,那就是追求成功。要成功就有某些事情一定要去做,這些事又常常很無聊。大家都是奔著一樣的成功去,而不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是中國將來潛在的問題。
■ 普利茲克獎
王澍獲獎與我有關
記者:2011年你成為普利茲克獎的評委,是怎么被選中的?當時自己怎么想?
張永和:也沒啥硬指標,他們也沒給什么官方說法。我想是我現在的房子蓋得不夠好吧,所以先當幾年評委。
記者:2012年普利茲克獎授予了中國建筑師王澍,這與你的參與有關嗎?
張永和:當然有關,因為只有8個評委。
記者:除了王澍,入圍此獎的中國建筑師多嗎?
張永和:不多。至于數目,不能透露。
■ 地標性建筑
地標性建筑沒什么意思,就是一個大雕塑在那里。我們有句話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蓋房子一定要自己喜歡。我喜歡三里屯,喜歡血拼,喜歡吃,喜歡散散步,所以我就想蓋為了生活的房子。我不想嚇唬誰,也不認為業主需要嚇唬誰,不需要蓋奇形怪狀的房子,這些我不感興趣。
■ 我眼中的四類建筑師
第一類是藝術家型,大家看得最多,可能也比較喜歡,就像扎哈·哈迪德;第二類是思想家型,類似蓋CCTV(新樓)的荷蘭人庫哈斯;第三類特別微妙,一兩句話講不清,是設計師型的,代表人物是設計瑜舍的隈研吾;第四種是我希望成為的工匠型的,最傳統的類型。
工匠型建筑師一般比較喜歡動手,喜歡做個木工、修個電器。我是家里最不擅長動手的,可我對建筑的認識又完全是工匠型的。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
北京:數字技術立體化展現壯美中軸線
一條中軸線,撐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風景。然而,在實地探訪時,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位都無法一覽全局。實景三維系統彌補了這一遺憾,讓人們可以全方位領略中軸線的獨特神韻。記者近日獲悉,借助數字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