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園林綠化走上節約型可持續發展之路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在長春市舉行國家園林城市創建20周年北方地區調研活動,記者在活動中了解到,目前各地積極鼓勵和引導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堅持“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財政撥款、選擇對周圍生態環境最少干擾的綠化模式”,走出一條提升人居生態環境、改善城市面貌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在城區土地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如何大幅拓展園林綠化面積成為一個難題。上海市閔行區將目光盯向了城區的屋頂,通過政策鼓勵和政府補貼,三年時間向屋頂“借”綠300畝,建造了20萬平方米130個“空中花園”。世界屋頂綠化大會秘書長王仙民告訴記者,屋頂綠化保溫隔熱、凈化空氣作用明顯,按照國際最低標準計算,閔行區20萬平方米屋頂綠化平均每天可節電2萬多千萬時。
立體綠化的經濟效益也相當可觀。以北京、上海等城市為例,老城區實施地面綠化,征地拆遷成本巨大,每平方米綠化造價接近10萬元,而屋頂綠化、墻體綠化每平方米造價僅200多元。據了解,目前,立體綠化的承壓、防滲、植物選種等技術條件已經非常成熟,我國許多城市都在積極推動。
新疆庫爾勒、石河子、奎屯等城市,積極探索發展鄉土樹種應用,使昔日荒漠中的城市變成了西部地區的綠洲。庫爾勒市城市綠化中立柳、小葉白臘等鄉土樹種苗木占70%以上,大量抗旱、耐鹽堿、節水型園林綠化植物在城市綠化中成為主栽樹種。
“通過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城市發展與耕地資源保護、水資源短缺等環境承載力的矛盾不斷緩解,城區綠地建設滯后的矛盾不斷緩解,對制止一些地方重復改造、高價建綠等現象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環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表示,今后還將以建設節約型城市園林為發展方向,遵循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生態優先、科學建綠的原則,積極研究和探索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方式方法。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未來10年 河南規劃造林2252萬畝
河南省政府在鄭州舉辦了《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評審會,經過審閱、質詢和討論,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侖、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該《規劃》。【詳細】
重慶豐都:47公里長江兩岸實現綠化全覆蓋
“現在的長江豐都段兩岸,都被郁郁蔥蔥的林木覆蓋了,看不到一塊裸露的田土。”10月17日,說起長江兩岸的生態環境變化,豐都縣林業局產業中心主任潘登科十分自豪。近幾年,豐都補“天窗”、接“斷帶”,經濟林與生態林建設并重,縣境內47公里長江兩岸基本實現綠化全覆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8%。【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