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卉產業不斷向規模化發展
中國的花卉產業,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成長壯大。特別是近10年來,在科學發展的思想指導下,中國花卉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產業布局、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升級,使我國花卉產業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勢頭,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規模穩步擴大布局不斷優化
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花卉種植面積102.40萬公頃,年產值達1068.53億元,分別是2001年12.35萬公頃的8.29倍和126.27億元的8.46倍,產業總規模翻了三番多。從業人員從2001年的145.88萬人增加到2011年的467.69萬人,總規模也擴大了3.2倍。
數據表明,花卉產業越來越成為農民致富的重要產業,花卉產業是近10年來我國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短短10年,中國的花卉產業實現了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龍頭企業的迅速崛起是中國花卉產業不斷壯大的一個縮影。2001年,我國的花卉企業總數只有2.1萬個,其中大中型企業只有2000個左右。而到了2011年,我國的花卉企業總數突破6.6萬個,其中大中型企業突破1.26萬個。現在,全國各地涌現出了一大批像浙江森禾種業這樣資產超過10億元的大型花卉企業,北京東方園林、廣東棕櫚園林等花卉企業成功上市。
目前,我國的花卉產業正在不斷向優勢區域集中,基本形成了以云南、北京、上海、廣東、四川、河北為主的切花生產區域,以山東、江蘇、浙江、四川、廣東、福建、海南為主的苗木和觀葉植物生產區域,以江蘇、廣東、浙江、福建、四川、湖北為主的盆景生產區域,以四川、云南、上海、遼寧、陜西、甘肅為主的種球(種苗)生產區域。
一些我國特有的傳統花卉產區和產品,如洛陽、菏澤的牡丹,大理、金華的茶花,長春的君子蘭,漳州的水仙,鄢陵的臘梅,天津的菊花等,都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云南已成為我國鮮切花特色大省,以昆明楊月季、虹之華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企業,在專業化生產、市場開拓、品牌打造、科技研發等方面的特點和優勢逐步顯現,產業聚集效應明顯增強,產業效益顯著提升。
北京市花卉生產每公頃收益達到30萬元,成為花卉產業效益最高的地區之一。
科技平臺完善創新能力增強
到2011年,我國擁有花卉專業技術人才19.52萬人,比2001年的4.65萬人增長了319.78%。由于科技的投入不斷增加,產前、產中、產后等領域取得和貯備了一批科技成果。
“全國花卉標準委員會”、“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全國性花卉科技平臺逐步建立和完善。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河南等省(市)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優勢,組織花卉育種研發團隊,聯合科研教學機構與企業協作攻關,搭建了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平臺。玫瑰、康乃馨、非洲菊、含笑、杜鵑等一大批花卉新品種相繼自主培育成功。10年來,國家林業局共授權花卉新品種200多個。
種苗種球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和組培脫毒技術的推廣應用,提升了我國花卉種苗種球生產質量;花期調控技術和促成栽培技術等精準化栽培技術實現了目標花期生產和供應;切花、草花連作障礙攻關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全國初步形成了以各級農林業技術推廣部門、各級植保植檢機構、花卉重點產區園林研究教學機構為主體的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以協會組織、企業帶動、花農參與為基本格局的花卉產業服務體系。
中國花協建立了中國花卉協會網,協會各分支機構大多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四川、河北等,10多個省(市、區)建立了花卉網站,基本形成了多層次花卉信息網絡,社會化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配套加工提速產業鏈條延伸
近10年來,我國的花卉產業涌現出了一大批園林機械、花卉溫室、花卉薄膜以及花肥、花藥、花器、基質和花材等生產資料的生產企業,對于提高設施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1年,全國工業和藥用花卉種植面積發展到24.75萬公頃,比2001年的4.23萬公頃增加了485.1%,產值達到104.56億元。以菊花、玫瑰、熏衣草、茉莉、桂花等為代表的眾多花卉,開發出花茶、香袋、精油等系列化深加工產品,涉及休閑旅游、醫療、保健、食品、日用化妝品等眾多領域。
2011年,全國花卉出口4.80億美元,比2001年的0.75億美元增長了540%。產品主要出口日本、荷蘭、韓國、美國、新加坡、泰國及中東等地。云南、廣東、遼寧、福建已成為主要花卉出口基地。俄羅斯、烏克蘭、東盟、中東和中亞新興出口市場正在批量形成,大批國產花卉經過新疆口岸進入中亞市場。
花事活動蓬勃花卉文化繁榮
近10年,我國先后舉辦了奧運會、世博會、世園會等諸多重大國際活動和大型會議,花卉界積極參與這些盛會活動與會議,開展花卉景觀布置,提升花卉園藝技術水平,擴大產業影響力。
北京花卉協會在北京奧組委支持下,舉辦迎奧運插花花藝大賽,組成奧運花店運行團隊成立奧運花卉配送中心,高標準、高水平完成了奧運頒獎用花工作任務。上海市全面推進花卉景觀布置,讓鮮花扮靚全市所有區縣的主要特色景觀道路,以花團錦簇詮釋“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
中國花協在北京順義區和山東濰坊市成功舉辦了第七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每年在北京、上海兩地輪流舉辦的中國國際花卉園藝展覽會越來越有影響力。在西安舉辦中國杯插花大賽更是吸引全球花藝愛好者和大師們光臨。
中國花協各分支機構、各省(區、市)花卉協會花事活動形式多樣、精彩紛呈。中國花協蘭花分會舉辦了中國蘭花博覽會、國際蘭花旅游文化節、海峽兩岸國蘭精品博覽會、中國蘭花產業化研討會和國蘭敬教師等活動,梅花臘梅分會分別在成都、合肥、青島和上海舉辦了全國梅花臘梅展,荷花分會在9個地市舉辦了多屆全國荷花展,茶花分會在云南和重慶市舉辦了兩屆茶花博覽會,月季分會在常州舉辦了中國月季花展暨2010世界月季聯合會區域性大會。
此外,牡丹與芍藥分會、杜鵑花分會、桂花分會、蕨類植物分會、零售業分會、盆栽植物分會、綠化觀賞苗木分會、花文化委員會,以及省(區、市)花卉協會舉辦了行業性或區域性展覽、展示、展銷和研討活動。
安徽合肥、河南許昌、浙江蕭山、福建漳州、山東青州、云南昆明等地年年舉辦大型花木展會,極大地促進了本地區產業發展。各花卉主產區充分挖掘花卉文化內涵,將花卉產業園區建設、主題展覽展示與休閑觀光旅游相結合,以賞花為主題的旅游市場逐年升溫,花卉文化空前繁榮。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2018年我國花卉產業從“野蠻生長”走向平穩調整
2018年是花卉行業平淡的一年,沒有強勢“黑馬”品種掀起軒然大波,沒有火爆行情拉起產銷高峰,沒有預期熱點激起外部資本涌入。【詳細】
河北花卉產業駛入快車道
近年來,河北省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詳細】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