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行情很不一樣 今年生意還不到去年的1/3
往年這個季節去夏溪花木市場,每個花鋪門口都是人來車往,老板忙得幾乎沒空招呼你。昨日看到的夏溪花木市場卻處處透著股冷清的味道,花鋪里的老板娘不是宅在店里上網,就是去隔壁家串門聊天。“生意難做”已經不是一兩家花鋪的口頭禪了,一位經營了10年的花木經濟人說,今年的生意不到去年的1/3,“連我們自己都沒想到會寡淡到這種地步。”
對花農老吳來說,眼下最迷茫的,是今后該種什么
70歲的老吳是夏溪甘蕩村的村民,和老伴兩人守著2.5畝的地,種了10來年的苗木。他的地里種植的大多是紅花櫸木、石楠球、金邊黃楊之類的小苗,這些苗,今后主要是用于構建綠化色塊或者用于道路兩邊的綠化帶上。按照以往,這些小苗能為他帶來一年2萬多元的收入,只是今年,情況有些不同了。
“沒人要。原來紅花櫸木、金葉女貞、紅葉石楠至少能賣到五六毛一株的,大一點的紅花櫸木可以賣到1.2元一株的。現在,一兩毛能有人收,就已經很不錯了。”老吳估摸著,今年的收成也只有萬把塊左右了。
讓老吳弄不懂的是,“往年也都是跟著人家種種的,哪個品種賣得俏,下一年就跟著人家種一些,可從沒有像今年這樣淡的行情,好像種什么都賣不出價。”老吳說,兒子也種了3畝苗木地,銷售情況同樣不好,村上的種植戶眼下都是差不多的情況。
處于產業鏈的最底端,老吳體驗著市場帶來的最細微的變化,卻弄不懂整個產業的脈搏與走向。對老吳來說,眼下最迷茫的,是今后該種什么。
原本賣得比肉還貴的草,現在只能賣出青菜的價格,這一波低谷還要持續多久,花木經紀人自己也吃不準
和普通從業者相比,在花木行業經營了10來年的經紀人史國方要“懂行”得多。從2000年開始接單,到現在擁有200畝的種植基地,史國方一直挺順的,2010年還獲得“全國十大花木經紀人”的稱號。“行情最好的,要數2005年~2006年這一階段,市場上每天都擠滿了排隊等著發貨的車輛,私家車壓根就開不進來。”最瘋的時候,史國方一天要發4車貨,他回憶,“那幾年,國內的城市建設飛速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基建項目,我們這里發出去的苗木,大多是用于道路綠化、市政工程配套以及園林建設等方面的。”另外,房產市場的繁榮也使得中高檔苗木非常緊俏,“很多苗木都是發往上海、北京、蘇州等地的新建小區。”即便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來襲,史國方和市場上諸多花木經紀人的生意也未受沖擊,“借著奧運會和世博會在國內舉辦的機會,承接了大量北京、上海、蘇南等地的單子,大多用于改善城市環境。”
今年這樣的局面,是史國方始料未及的,他指著店門口一種地被植物介紹,“去年玉玲瓏(矮麥冬)的價格還在16元/斤,比豬肉還貴,今年一下跌到了3元/斤,快和青菜價格差不多了。”
其實史國方心里清楚,隨著國內城市大建設的腳步趨緩,總有一天,以苗木生意為主的本土花木產業要迎來一個低谷或調整期。史國方沒有想到的是,全球經濟低糜使得這一天這么早到來。目前這一波低谷還要持續多久,史國方自己也吃不準。
眼下銷量未受影響的,只有一些種植精品苗木、精品盆景和經營鮮花的商戶了
除了經營綠楊花店,王永康現有150畝的苗木基地,在朋友圈中,他是為數不多的未受影響的花木企業老板。“好幾年前,我就不再種植和經營普通苗木了,現在除了經營鮮切花,最主要的是種植和經營精品苗木。”王永康的苗木基地里,不乏價格數十萬或上百萬的景觀大樹、大樹盆景。“這些景觀大樹本就瞄準的高端市場,一般不用于工程配套,因此受大眾市場的影響較小。另外,大樹資源越來越少,價格只會穩步上漲。”
這一點,在史國方的店里也得到了印證,“受影響最小的就是櫻花、紫薇、雞爪槭、海棠等中高端苗木生意了,尤其是生長年代久一些,桿徑和冠徑都不小的精品苗木,銷量還是和往年差不多。”史國方準備,今年還要調整一些產品,他的基地里還有近40畝地沒有種上苗木產品,史國方還是希望能覓一兩個高端產品回來種植,“今后,精品苗木,是一個趨勢。”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北京盆花淡季來襲行情持續走低
7月以來,天氣炎熱,北京盆花市場迎來淡季,整體銷量下滑,走貨緩慢。紅掌價格與上月相比無較大變化;蝴蝶蘭主要為租擺拿貨,價格與上月持平;鳳梨品質高的走貨量大;綠植、小盆花等走貨量下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