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生態城市建設熱潮中的冷思考
城市,作為經濟高度集聚的區域和人類居住的家園,是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如今,隨著人口的增多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能源、資源快速消耗,環境日益惡化,人類居住的家園正面臨嚴峻的挑戰。于是,近幾年,在新一輪的城市規劃中,國內外不少城市紛紛提出建設生態城市的目標。有數字統計,目前全球生態城市計劃已經突破180個,其中,中國申請建設的生態城市超過50座。一時間,全球形成了一股生態城市建設熱潮。
在今天結束的第三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上,關于生態城市的熱點話題被相繼拋出,其中不乏專家、學者對生態城市作出的批判性解讀。相較于各大城市建設生態城的熱情,此番冷思考將人們對生態城市的理解誤區擺上桌面。與此同時,人們不禁發問:一座生態城市,從規劃、興建,到發展,這一連串的路線圖究竟是怎樣的?生態城市離我們還有多遠?
從四個不等式看清誤區
制造綠化景觀 ≠ 建生態城市
“在發展生態城市前,我們如何理解‘生態城市’這四個字是最重要的,現在一些地區其實并不理解生態城市的含義。”ICLEI地方國際環境理事會秘書長康拉德·奧托-齊默曼說,“建設生態城市需要綠色,但并不意味著制造綠化和園林景觀就是在建生態城市。”很多專家表示,生態城市的核心是低碳,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重草輕樹、修建人工園林、破壞自然景觀,以及注重景觀塑造和視覺效果等都是對生態城市的片面理解。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王文杰:哈爾濱城市森林研究看生態城市建設
最近在貴陽召開了生態峰會,提出了要建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級森林城市,這是到2020年的目標,現在已經有165個了,到2025年要增加到300個。在生態城市建設中樹木大有可為【詳細】
特色小鎮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