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城市"還需要"市長視野"
2012-09-20 08:53:24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瀏覽次數:
城市要經得起百年考驗
從建筑學和城市規劃學的角度講,智能城市是什么樣?
有一個問題不可回避,可以看到上一代留給我們的城市已經基本拆完,這種建筑的短命意味著,或者是我們,或者是他們,必有一代人發生了錯誤。或者他們沒造好,或者我們沒有拆對,所以變成現在這樣一個局面。問題在于,30年以后,中國會不會重復這一痛心的局面?再進一步追問,我們能有幾個城市經得起百年歷史的考驗?能夠像倫敦、巴黎、芝加哥、布拉格、佛羅倫薩那樣以300年歷史名城的厚重底蘊和豐富的現代內涵進入22世紀?這是我們現在搞的城市化、智能城市的應有目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
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的城市化,都在關注中國智能城市的走向。加拿大DanielBell(貝淡寧)教授在中國住了很多年,他在《環球時報》發表文章說,中國的城市先經歷了30年蘇聯式的現代化,后來又經過了30年美國式的現代化,從建筑學的角度看這兩種方式和趨勢都很糟糕。他說,中國城市應該花費時間、金錢和心思,去保護其獨特的精神、文化,以抗衡全球化帶來的同質化傾向。這番話講得很有道理,值得智能城市建設者三思。
智慧在中華文化中有豐富內涵。處理好城市經濟、科技、文化、管理的關系,在繼承中創新,尊重歷史,謀求長遠,厚重而鮮活、古老而現代的城市才更有個性和魅力,才配得上“智慧”兩個字。
“大數據”不僅僅對市長有用
國外很多城市是完成工業化和城鎮化之后再完成信息化,而中國的智能城市建設恰好面臨“五化”(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全球化、市場化)的交集,這將直接而深入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之間的融合,并且對市場化和全球化進程產生重大影響。從這一點來看,中國智慧城市的道路更復雜,但所產生的作用將更巨大,有三項基礎性工作要做好:
第一,感知城市,發展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形成網絡。比如說北京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感知道路90%,感知環境95%,實現智能電表98%。
第二,建設高水平的下一代互聯網。中國工程院有一位外籍院士,去年專門從美國趕到杭州來提出一個建議:“一定要想辦法讓中國做到1G網速。”現在我們的家庭網速是2M或者4M,北京市的“十二五”規劃互聯網家庭帶寬為100M,如果1G的寬帶網進入每個家庭,我們整個國家的信息化、智能化進程會大大加快,各種各樣的應用將洶涌澎湃地開展起來,產業結構將發生巨大變化。
第三,用大數據。比寬帶一點都不遜色的是大數據技術。我國要充分發展數據海和知識服務,因為城市的發展狀態、發展方向、發展存在的問題,都要從海量數據當中獲得;我們的政務信息、產業信息、民生信息、文化信息、科技信息、基建信息等,都應該被聚集起來,進行解剖、梳理和分析。大數據技術不僅對市長和管理部門有用、對每一個產業有用,同時對企業把握風險有用,而且對教育、衛生與科研也大有用處。
何謂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就是把基于感應器的物聯網和現有互聯網整合起來,通過快速計算分析處理,對網內人員、設備和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能源、商業、安全、醫療等公共行業進行的實時管理和控制的城市發展類型。智能城市是一個系統,不但包括人腦智慧、電腦網絡、物理設備這些基本的要素,還會形成新的經濟結構、增長方式和社會形態。
對智能城市的研究始于智能建筑,上世紀80年代,智能建筑開始出現,成為現在很多智能城市理論研究的重要部分。智能建筑逐漸由單體向區域化發展,從而發展成大范圍建筑群和建筑區的綜合智能社區。通過智能建筑、智能小區間廣域通信網絡、通信管理中心的連接,繼而使整個城市發展成為智能城市。
在智能城市體系中,首先城市管理智能化,由智能城市管理系統輔助管理城市;其次是包括智能交通、智能電力、智能建筑、智能安全等基礎設施智能化,也包括智能醫療、智能家庭、智能教育等社會智能化和智能企業、智能銀行、智能商店的生產智能化,從而全面提升城市生產、管理、運行的現代化水平。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
北京:數字技術立體化展現壯美中軸線
一條中軸線,撐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風景。然而,在實地探訪時,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位都無法一覽全局。實景三維系統彌補了這一遺憾,讓人們可以全方位領略中軸線的獨特神韻。記者近日獲悉,借助數字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