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城市"還需要"市長視野"
“中國的智能城市建設不但恰好處于城鎮化、信息化、工業化的交集上,而且處于各種信息技術新浪潮的交集上。當前,從東部開始,大批城市已經自發吹響了建設智能城市的號角,各IT企業紛紛踏歌而行。這時我們需要冷靜地思考”。——潘云鶴
2008年,在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前,世界各地都在推進數字城市和城市網絡化。“智慧城市”概念出現之后,慢慢大家都向這個概念靠攏,如2005年,歐洲提出了“i2010”戰略,即信息化發展,到2011年,就開始談“smartcity”(聰明、智慧的城市)。歐盟第八期框架計劃提出FP8,也要把“smartcity”當做發展方向。
但我國跟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情況不太一樣,不少城市在對“智慧城市”進行深入思考后,概念起了變化。比如寧波市2010年對“智慧城市”定義是:“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加速發展的背景下,以互聯網、物聯網、電信網、廣電網、無線寬帶網等網絡組合為基礎,以信息技術高度集成,信息資源綜合應用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術、智慧產業、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為主要內容的城市發展新模式。”其重點為解決城市發展問題的城市智能化建設。
要技術支持,還要“市長視野”
目前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是,IT公司提供了很多“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研發了許多智能系統,但其理念中沒有“市長的視野”。
使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是中國城市領導者的責任。中國解決各種矛盾主要依靠經濟的發展,而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城市。
從戰略高度出發,市長的視野和興趣點大致應該在如下方面:
第一,如何創造名牌。中國經濟要升級,需要開動腦筋研究“世界名牌”的經驗,找出自己創造名牌的路徑。
第二,如何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國家發改委和中國工程院致力于研究這個課題,已經認識到戰略新興產業主要依靠顛覆性技術,但這個顛覆性技術怎么來,還有待研究清楚。
第三,如何提升傳統產業、塊狀經濟。中國經濟不會全部去搞戰略新興產業。許多產業已經占領了全球市場的很大份額,如紡織行業,中國出口占世界的1/3,既擁有龐大的營銷網絡,也能解決我們的就業問題,不能輕易放棄。所以我們要改造傳統紡織業,將其變成一個高新技術產業,最好能使得賣一件衣服的利潤超過賣一臺計算機的利潤。
第四,如何迎接新技術的沖擊。世界產業界正在研究即將迎來的新技術沖擊。美國認為大數據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無線網絡技術這三種技術結合,將給世界制造業帶來很大的沖擊。美國希望通過這三個技術結合,把制造業的重心從中國轉移到美國,所以我們必須關注智能制造在新技術方面的發展。
視野的差異決定了高度和角度的不同。因此,中國工程院設立了一個重點項目——“中國智能城市建設與推進戰略研究”,研究領域包括智能城市建設與推進的總體戰略、智能城市的重點建設內容、智能城市建設典型、標準化戰略、措施等八個方面。我們建議中國智能城市建設首先可以在城市基本建設的智能化發展、城市信息環境的智能化發展、城市產業的智能化發展、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發展四個領域深入研究并爭取突破。為了有別于smartcity,我們建議中國的城市智能化建設可以叫Intelligentcity,可以簡稱為ICity,即智能城市。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殘障人士,一群被智慧城市遺忘的居住者
一群人聚在納什維爾的街角,有的坐在輪椅上,其他的在走路。他們手握著智能手機,陸陸續續到來,相互友好交談著;同時,有一名工作人員正在幫助他們登錄一個應用程序。他們分成小組,尋找那些具有歡迎殘疾人標志的餐館、咖啡【詳細】
莫斯科智慧城市計劃統籌各領域400多個項目
莫斯科信息技術局局長阿爾喬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