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掃描
2012-09-18 08:50:19 作者:向海平 來源:中國建設報 瀏覽次數:
在市場配置資源和人們追求幸福指數的背景下,海南生態環境的健康價值、市場價值和升值空間巨大。這些年,無與倫比的環境資源,使海南漸成資金、智力和技術“洼地”,有力推動海南從10年前的“經濟恢復性增長”,邁入今天的“跨越”發展,更為明天的發展積蓄巨大能量。
植樹造林、綠化寶島,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為建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園打下重要基礎,又增加森林碳匯,為明天上項目預留環境空間,積蓄發展能量。十年來,海南造綠行動一刻沒有停歇。僅過去的五年,全省有上千萬人次植樹造林238萬畝,森林面積增加到3000多萬畝。
現在,海南全省上下大力推進綠化寶島大行動,打造一批城市公園、城郊濕地公園,營造全島天然大氧吧。正如省委書記羅保銘指出的,將來誰擁有排碳權,誰就擁有發展權。多年來,海南狠抓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年復一年、一以貫之地實施,未來不僅會建成全國生態文明的示范區,成為中外游客追求養生、健康的綠色家園,還將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生態是最大的民生
“提起荒沙灘,叫人心驚寒,風起不見天,沙沒房屋頂,村莊被沙壓,良田變荒灘。”這是曾在海南沿海群眾中流傳的一首歌謠。樂東、東方一帶的老人至今還記得,過去由于沒有海防林的守護,時常風沙彌漫,不僅良田、房屋遭殃,患砂眼病、紅眼病的村民也很多。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海南人工營造的1000多公里海防林基本合攏。到了本世紀初,海南海防林被毀總長達229公里,沿海沙化土地面積達100多萬畝。2007年,海南提出“用三年時間恢復海防林”的目標,由此掀起海防林造林高潮,造林15.8萬畝,在1500多公里海岸線上筑起了一道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的環島“綠色長城”。如今,家園干凈了,眼睛患病的也少了,海防林下有的還種上了西瓜、哈密瓜,發展起林下經濟。
千里海防林的變化,是海南多年來生態惠民的真實寫照。生態建設,是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關乎海南人民根本利益的民生事業。與此同時,中部山區群眾守住了青山,又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海南農村面貌也大為改觀,百姓嘗到了生態建設的甜頭。到去年,全省已建成文明生態村1.2萬多個,占自然村總數超過51%,改水、改路、改廁、改圈和茅草房改造,6000多個村莊告別舊貌,近40萬農戶建起沼氣池,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他們還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給農民帶來改革和發展的成果。
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路途上,應該說,海南終于找到了綠色崛起這個最佳結合點,也正是這個生態理念,讓海南一步一步走向生態文明,成為山清水秀的宜居家園。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
北京:數字技術立體化展現壯美中軸線
一條中軸線,撐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風景。然而,在實地探訪時,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位都無法一覽全局。實景三維系統彌補了這一遺憾,讓人們可以全方位領略中軸線的獨特神韻。記者近日獲悉,借助數字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