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發現世界首例雨媒植物
![]()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瀕危植物遷地保護和再引種研究組組長高江云和實習研究員范旭麗,在對版納石灰山雨林常見附生蘭科植物多花脆蘭的研究中,發現了有趣的雨水傳粉機制,這種雨水傳粉機制不同于蘭科植物中其他已知的自交機制,多花脆蘭因此成為世界上首例真正意義上的雨媒植物。 多花脆蘭具有典型的蟲媒欺騙傳粉的花部特征,如花瓣黃色具艷麗的紫褐色條紋,有香味,但沒有花蜜或其他回報物等。多花脆蘭的花期在雨季的8月-9月,前期的研究表明,其野外昆蟲的訪花頻率極低,但不同地點的自然結果率都很高,可達66%。多花脆蘭為自交親和植物,但不能進行自動自交傳粉。 高江云等人自2009年以來在對多花脆蘭的研究中發現了雨水為其傳粉的奇特過程:花序直立,所有花都向上開放,雨滴打擊使藥帽彈開,暴露出花粉塊,其粘盤卡在蕊喙下方,粘盤柄具有伸縮性,這樣使得粘盤、粘盤柄和花粉團就組成了類似鏈球一樣的結構,在雨滴的再次打擊下,花粉團向上彈起,由于粘盤固定,粘盤柄的伸縮作用使花粉團翻繞270度,越過蕊喙,直接落入柱頭窩,完成了自花傳粉。由此可見,多花脆蘭進化出了適應雨水傳粉的花部特征,如花序直立、花朵交叉排列、向上開放,花瓣肉質厚實有彈性,特殊的合蕊柱結構等。 雨后的調查發現,花粉塊的移除率和沉降率分別高達72%和60%;對野外17個不同地點95個花序人工遮雨處理,平均結果率僅為3.47%,極顯著低于同期對照的自然結果率24.88%,這表明雨水傳粉對多花脆蘭的結實起著重要的作用。 |
(作者: 柏斌) |
編輯:zhangh
相關閱讀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現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保護區
高原出平湖,難能可貴,于是人們習慣性地把這些大湖大河稱為“海”。知名的麗江拉市海,不是海卻有比海景還要美的海景。【詳細】
生動綠意場景:家庭微景觀設計
一株綠色植物能為家居注入新鮮的氣息,而現在的綠色植物景觀設計也愈發新奇多樣,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樣的微型景觀都有可能出現。9款家庭微景觀設計,為家搭建一處生動的綠意場景。【詳細】
云南:設立鮮切花高鐵快運物流園區
云南是亞洲鮮切花交易中心,與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及非洲的肯尼亞并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