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專家:湖南鳳凰重新古城并非保護舊城
一個擬投資55億元人民幣,完全模仿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古城而建的新鎮“煙雨鳳凰”將于年內動工,以解決日益增加的游客與鳳凰古城接待能力不足的矛盾。“建新城是保護舊城”,此消息一經報道引來一片質疑之聲。有文物保護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駁斥這種說法稱,新建或重建古城不是真正的保護古城。
鳳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2006年鳳凰古城被國家文化部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8月31日,湖南鳳凰古城文化旅游公司在其官方微博上發表聲明稱:“鳳凰古城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淡旺季游客數量嚴重不均造成的服務能力難以匹配。”有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鳳凰縣共接待游客600.14萬人次,實現鳳凰古城旅游收入44.31億元,門票收入1.55億元。
該公司總經理彭耀根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現在鳳凰古城已擁擠不堪,環境容量到了極限,造成基礎設施跟不上,環境污染無法整治,環境成本極大等問題,反而不利于鳳凰古城的傳承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我們為了保護老城才建的新城。”彭耀根說。
上述聲明強調,建設新城是“為了確保資源的永續利用,為了給核心保護區減壓、減負”。彭耀根也說:“不可能讓游客不去,如果游客沒有減少,為了保護鳳凰古城的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就必須分流。不能從單純的歷史意義上的不可復制來看,如果這么講,所有的新興建筑都沒有一點必要了。”
但文物保護專家不這么認為。
在清華大學建筑歷史與文物建筑保護研究所副教授劉暢看來,“保護”在文物保護的領域里是一個界定非常明顯的專用術語,它是基于對文物本體的價值的認識,借助科技手段,進行綜合的、非常有針對性的行為,而其他諸如復制、新建等是無法列入保護的行列的。
“文物保護大致分為預防性保護、搶救性保護、文物保護的檔案工作等幾類技術工作,”劉暢說,這些工作的初衷都是為了最大程度上評估文物的價值,在此基礎上使得文物的價值得到最好地延續和保存,這是對保護工作的界定。
劉暢表示,文物保護和對經濟利益的追求是必然存在的矛盾,在國外的文物保護行業發展之初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對古城、文物建筑等的保護措施有很多種,任何一個文物建筑環境都需要控制參觀人數,“這是必須的”。
“國外一些歷史悠久的景點,是不賣門票的,”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學會委員會委員、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教授張松也表示,為了保護景點環境,這些景區采用抽選、提前申請的方式控制客流,一般申請的周期比較長。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鳳凰古城應該退出“官商”合謀模式
據報道,湖南鳳凰縣政府日前發出《鳳凰縣人民政府關于暫停景區驗票保留景點驗票方式的函》,稱景區合作經營三年試營期今年即將到期,鳳凰旅游整合經營主體幾經磋商仍無法達成合作協議。為充分考慮各方利益,經研究決定自2016年4月10日起,暫停景區驗票,保留景點驗票方式。【詳細】
鳳凰古城4月起將暫停圍城設卡驗票 保留景點驗票
今年4月10日起,鳳凰古城將暫停實行3年的景區驗票,保留此前的景點驗票方式。在3月30日鳳凰縣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景區驗票方式已不適應新的旅游市場需求,在3年試行期即將期滿之際,政府根據各方意見和評估作出了暫停景區驗票的決定。【詳細】
鳳凰古城取消148元門票 核心景點仍需購票
昨日鳳凰縣委宣傳部向媒體表示,自2016年4月10日起,鳳凰古城將暫停景區驗票,保留景點驗票方式。游客今后進鳳凰古城游覽不必再購買148元的“捆綁式”大門票,只需要在逛小景點時購買相應的門票。 【詳細】
鳳凰古城被淹敲響古城保護警鐘(圖)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美麗的鳳凰古城在7月15日遭遇了暴雨的襲擊,"三百年一遇"的洪水使整個鳳凰縣城浸泡在大水中,古城內各旅游景點被迫全部關閉,12萬余名居民和游客被緊急轉移,受災店鋪近4000家,因災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12億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