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推進城市化進程的主體創新
推進城市化進程,充分發揮城市聚集效應、財富創造效應、發揮城市公共設施完善優勢,促進一方百姓幸福,是不可逆轉的時代發展趨勢。
長期以來,由開發商實施城中村改造或城鄉接合部的農村城改,似乎成為推進城市化進程的唯一模式。不可否認,這種推進模式,具有推進速度快、推進質量較高、促進城中村與城鄉接合部的農戶一步到位地擺脫原有的生產、生活模式,迅速過上城市化生活的明顯優點。而在城市化進程的實踐中,面對被改造村民的新訴求、新期望,各級政府日益重視被征地拆遷農民的利益,在城市化進程重大利益變遷和調整中,也在不斷調整政策,通過保障補償利益、安置標準、提供低保、就業等多種方式,讓被拆遷農戶更多地分享城市化收益、更多地分享發展成果,在共建共享中,實現穩定和諧。
但在當前,運用市場機制背景下的一些開發商行為,對被拆遷農戶利益補償不均等,安置房屋品質、群眾今后生活保障等潛在的社會矛盾也越來越多。在努力完善既有的城市化進程推進模式的同時,不斷探索和創新新的推進模式,也是解決部分地區矛盾困惑的一個途徑。
我們知道,發展機會的均等,發展主體的平等,是市場經濟的核心特征,任何違反這個原則的慣性思維和做法,都是與市場經濟發展格格不入的。灃東新城三橋街道和平村,在按照政府規劃和政策,在全面保障政府和社會利益的基礎上,以和平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為主體,自主實施城中村改造,主動實施城鄉統籌與開發區有效對接的行動,是對加快城市化進程、創新城鄉統籌主體的一個很好的嘗試,具有寶貴的借鑒意義。
和平村在自有土地上、按照統一規劃,自主實施城改,自主統籌城鄉一體化的做法,啟示我們:
其一,推進城市化進程,特別是實施城中村改造,除了當前由絕大多數社會上的開發商實施這一模式外,農民也有能力成為開發建設的主體。
其二,農民自主統籌、自主城改,能夠節約城市化進程中政府公共投入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和消除改造開發中政府與群眾之間的碰撞和矛盾。
其三,農民自主統籌、自主城改,可使得村民能夠更多地享受未來預期發展收益,可以使農民成為帶著可持續發展財富和保障的新市民。這也是和平村實現三個月高速度、95%以上村民高滿意、未發生一起上訪鬧事,和諧城改的根本原因。
當然,和平自主城改模式,并不是無條件而可復制的。村級黨組織的堅強領導,集體經濟存在并具備相當規模,廣大群眾和諧文明素質的長期培養和養成,自覺城市化進程的有力投入,集體股份制改造的前期鋪墊,多元人才的不斷引入,以及村莊管理長期形成的公開、公正、民主、透明的自治傳統,集體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不斷提高和村民對帶頭人和村兩委會的高度信任、無尖銳歷史矛盾積累等等,都是和平自主城改能夠和諧穩定、成功實施的條件。
而其堅持20年不動搖的,“以黨的建設為統領、以集體經濟為支撐、以文明建設為保障、以發展創新為手段、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核心思想和一貫做法,對廣大農村的發展,有著普遍的借鑒意義。
編輯:zhangh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特色小鎮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
中式建筑的回歸與創新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家。綿綿五千年的風波歷史,造就了中華民族的特色。文化的沉淀,不僅僅凝聚在優雅詩詞歌賦和動人心弦的歷史故事中,更多的,是存在于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的地方,就如我們的傳統建筑。【詳細】
徐林:城市化是中國未來最重要結構性改革
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城市化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過程中是農業勞動力像非農產業轉移就業、農村人口向城市地區集聚居住,以及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我特別關注后面這句話,"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