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立:城市化推升房價之說為謬論
2012-09-07 09:27:38 作者:白金坤 來源:和訊網 瀏覽次數:
記者:您剛才談到了房價大牛市與中國流動性泛濫有很大關系,這點我在其他經濟學家包括學者中也看到了類似的觀點。目前中國看多房價的多頭有兩大非常重要的理由,第一個是中國城鎮化的進程非常低,目前大概也就51%左右,未來可能是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有大量的進城住房人的需求存在著,因此房價不會跌。還有另外一個觀點,房價是和貨幣發行總量是相配合的,目前的M2已經接近100萬億了,那么住房目前是最好的升值保值的一個品種,認為房價也不會下跌,您如何看待這兩種觀點?
尹中立:我先回答第二個問題,就是說房價與貨幣供應量之間的關系。房價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應該是這樣的一個關系,就是說房價上漲的速度應該是與貨幣供應量的同比增長速度有高度的相關性,它不是與貨幣總量之間的關系。
現在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中國的貨幣供應量無論是M1、還是M2都已經迅速下降,從以前20%左右現在下降到12-13%,已經下來了。而且未來的趨勢來看,找不到貨幣供應量再次快速回升的理由,除非政府重新的大規模的類似于4萬億這種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否則的話未來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不會非常快,它的增長時機已經過去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從貨幣供應量的增長來看,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大的拐點。
再說說城市化。城市化基本上無論從民間、從學者、到官方文件都認為城市化是未來推動房地產市場繁榮的最重要的動力,其實是大錯特錯。我們首先看看什么叫做城市化?從經濟增長的意義來看,所謂的城市化就是農民從農村轉移到城市,這樣一個過程能夠推動經濟增長,原因在于他的生產力大大提高了,農民在農村是一個農業勞動者的時候,處在一個半就業狀態,而且他的生產效率非常低,他一年可能就只能生產一噸到兩噸的大米或者小麥,但是他進入工廠一個,他一個人每年可以生產10臺到20臺轎車,這樣他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正是過去十多年中,數以億計的農村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到城市,所以導致了整個中國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這是中國過去10多年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最重要的背景,但是它為什么不會對住房形成有效的訴求?最新的統計局的住房調查統計數據表明,進城的2億多的農民工當中有7000多萬戶家庭,在農村買房的只占0.8%,99.2%的人沒有買房,買不起住房,所以說,進城的農民工城市化導致了住房需求的擴張,這可以說是人所共知的一個謬論。其實大家都認為是一個真理,但是這個真理離事實真相差得太遠,其實不是。
那么未來這7000多萬戶家庭,這2億多農民工,他能不能買得起房?農民工每個月的人均收入2000多元,他能買得起,能夠支付現在城市現在動輒幾十萬、上百萬以上的這種住房的支出嗎?不可能。所以,除非你要么大幅度提高農民工的待遇,要不你就大幅度降低現在住房的價格,否則這2億多的已經進城的農民工都沒有辦法變成城里人,所以他對住房的需求無法形成有效需求。所以,因為城市化導致了對住房的需求,這是大錯特錯的,但是卻被所有人認為它是一個真理,這是很荒謬的。
從我的觀察來看,中國城市化數據的統計實際上是有問題的,我們現在城市化的官方統計數據是51%,城市化的另外一個反義詞就是還有多少農村的勞動力依然在農村,到農村調查就可以看到,農村全部都是老弱病殘,能夠轉移出來的農村勞動力基本都在城市,所以中國城市化如果按照勞動力的就業指向來統計的話,中國的城市化比例早都已經超過60-70%,農村已經沒有可供繼續能夠轉移的農村勞動力。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的勞動力資源,城市化的這種潛在的能量其實已經耗竭了,當然還有一些個別的邊遠山區可能還有部分的農村勞動力依然是在從事農業生產,還有轉移的潛力,但是這個數字已經非常少,大多數中西部地區的這些青少年勞動力已經是工作生活在城市,如果按照準確的統計的話應該屬于城里人,中國城市化的比例早就超過51%了。
記者:您剛才談到城市化的這些謬誤,最近您在您的博客中談到最近國家的政策正在去房地產化,但是我們目前看到有一些公開的報道,說中國正在加快城鎮化的道路,那么據您所了解,城鎮化與房地產化有什么區別?您如何對城鎮化進行評價呢?
尹中立:現在大家打著城鎮化旗號,它的潛臺詞就是搞房地產開發,正是因為房地產價格已經過高,所以它成為未來城鎮化的一個最重要的障礙,也就是說數以億計的農民面對這種奇高的房價他沒有辦法轉化成城里人,所以,中國大多數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在于城鎮化,但是我們現在把房價已經炒得很高,阻礙了正常的城市化的進程,所以中國未來要保持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的話,就必須把價格給它降下來。所以,就是說去房地產化是中國未來宏觀經濟政策一個正確的方向,也就是說我們的宏觀經濟政策不要被房地產市場所綁架,不要因為房地產價格稍微下跌,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稍微有所下滑就開始放松貨幣政策,放松財政政策去刺激它,這就是宏觀經濟政策去房地產化最重要的一個核心意義,但要做到也很難,因為失去了房地產市場這樣一個發動機,你另外一個發動機,用什么來發動內在的增長動力去替代它,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
北京:數字技術立體化展現壯美中軸線
一條中軸線,撐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風景。然而,在實地探訪時,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位都無法一覽全局。實景三維系統彌補了這一遺憾,讓人們可以全方位領略中軸線的獨特神韻。記者近日獲悉,借助數字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