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難題:2.3億“城市候鳥”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布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中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關口,達到51.27%。這是中國社會結構的一個歷史性變化,表明中國已經結束了以鄉村型社會為主體的時代,開始進入到以城市型社會為主體的新的城市時代。
國家人口計生委近日發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2》(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11年,我國流動人口總量已接近2.3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7%。流動人口流量、流向、結構和流動人口群體的利益訴求都在發生深刻變化。
這一龐大的人群正考驗著中國現行的社會管理體制。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加,各項社會事業需要及時跟進,流動人口的社會福利迫切地需要得到落實。
“質量不高的城鎮化”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而這一問題恰恰反映在流動人口、尤其是農民工身上。
中國流動人口數量之多令人驚嘆。然而,“這個數據只是保守估算。”對于2.3億流動人口的數據,有專家如是說。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城市經濟研究室主任劉治彥說,國家統計局早前公布的2011年我國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5億人。“這些農民工應是流動大軍中的主力人員。”因此劉治彥也認為,由于統計口徑不一,此次公布的數據“并不高”。
劉治彥告訴記者,根據他正在進行的一項關于城鎮化方面的最新研究表明,今后一個時期一直到2025年,我國城鎮化水平將以1%的速度推進,預計比重將達到64%左右,期間每年將新增1500萬流動人口,其中有三分之二屬于農民工。“2025年我國總人口將出現約14億的峰值,城鎮人口將達9億人。”不過,劉治彥也表示,據測算,城鎮人口及流動人口數值,將在2040年后呈現雙減少狀態。
基數快速增長的同時,流動人口的生存發展狀況也出現新的變化。《報告》顯示,當前,我國流動人口的平均年齡約為28歲,“80后”新生代農民工已占勞動年齡流動人口的近一半。其中占據主體的新生代農村戶籍流動人口,大多數在城市成長,基本不懂農業生產。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特色小鎮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
徐林:城市化是中國未來最重要結構性改革
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城市化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過程中是農業勞動力像非農產業轉移就業、農村人口向城市地區集聚居住,以及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我特別關注后面這句話,"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