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市建設 中外能否殊途同歸
“只有設定這些清晰明確、利于公眾的理解和積極參與、利于職能部門主動組織規劃建設的目標,才能確保生態城市建設最終取得實質性成果。”葉青說。
□國外案例
美國舊金山
舊金山建設生態城市的特點有3個:
第一,多管齊下,減少碳排放。如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節能,政府會設計一個項目先來教育大家怎么節能。比如轉變能源結構,盡可能使用清潔能源,舊金山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100%使用清潔能源的戰略目標。
第二,注重科學長期規劃。為了實現2020年的整體目標,舊金山制定了很多可執行的細節目標,比如到2015年,要實現33%的清潔能源,到2020年,太陽能光伏占能源結構比例一半以上等。舊金山市之所以把碳減排押寶于太陽能,是從自身實際出發的。在加州有很多太陽能電站,政府可以直接購買太陽能電力。此外,舊金山是美國25個太陽能城市之一,對太陽能的利用也走在美國前列。數據表明,舊金山的太陽能光伏業發展很快,2007年,整個城市才安裝554個太陽能光伏電站,到2010年下半年,已經發展到2073個。
第三,引入專業團隊。舊金山太陽能發展有個明顯的弊端:兩頭大、中間小。其大型電站、一家一戶的民用太陽能設備發展很快,中等規模電站則欠發展。為此,舊金山市特地聘請專業團隊來解決這個棘手難題。
調研后,專業團隊認為存在以下幾種情況:有合適場地的業主(比如商業大樓業主、停車場主)但缺乏足夠的資金、愿意介入光伏產業的卻沒有合適的場地、有資金的組織擔心投資回報率低,因此,建議利用稅收等金融手段刺激各利益相關者的建設積極性。目前,這一政策已經制定完畢,預計這一政策將為舊金山光伏市場帶來相當于目前整個城市光伏裝機總容量10%的增長。
瑞典耶夫勒省
與中國的貴州省類似,耶夫勒是山林省份。耶夫勒在工業實力上,排名瑞典第二,有大規模的鋼鐵、造紙、木材加工企業。過去20年,耶夫勒省大手筆投資創新經濟,尤其是交通、通訊等系統。
作為瑞典第二大省份,耶夫勒在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時,注重各領域的廣泛合作,提倡在城市建設之初即制定完善的城市發展策略和能源的戰略性規劃。規劃具有豐富的內涵,包括快速便捷的綠色交通、系統的垃圾解決方案、循環再生的能源技術等。任何一個內涵的實現,單靠一方的力量,都難以做到。
□國內案例
揚州古城
江蘇省揚州古城已有近2500年的歷史,它的生態城市建設就是古城改造的過程。改造包括生態基礎設施的配套、歷史街區文脈肌理的生態整合、舊廠坊與混合街區的轉型開發、住宅外風貌修復和內生態品質的改造,以及建立便利暢通的生態交通體系等。
揚州古城
2006年,揚州市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所轄4縣(市)全部成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市,生態城市建設模式在江蘇全省推廣。
以揚州市蜀崗雨污與雨洪調控生態基礎設施工程為例。這項工程依托綠地和濕地,實現多功能雨洪滯留和雨污凈化,削減進入排水管網的徑流和污染物,保障市民的水生態安全。作為一項生態基礎設施,它變物理地表為生態地表,變生物綠地為水文綠地,變景觀濕地為功能濕地,變離散分割為網絡體系,變工程單元為生態單元。
2009年3月~2010年6月,揚州市因降雨引起32個小區28條道路被淹,但以往逢暴雨必淹的重災區蜀崗試驗地周邊,卻沒有積水。
中新天津生態城
中新天津生態城在其生態城市指標體系框架的指導下,形成了以量化指標為導向的新興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模式。
2011年,生態城污染底泥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技術申請為國家專利;10萬噸日處理能力的污水廠建成并投入使用;綠色建筑達到100%;鹽堿地治理取得新進展,動漫公園、慧風溪、薊運河故道示范段、永定洲等工程基本完成,綠化面積達到了300萬平方米。
原先的荒蕪之地上,路網織就,風車林立,濕地公園、生態科技園相繼建成,部分住宅項目也已竣工。今年,中新天津生態城將迎來首批居民入住。
□概念演化
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人與生物圈(MAB)計劃”中提出了進行人類聚居地的生態綜合研究的倡議,旨在在世界范圍內推動生態學理論廣泛應用于生態城市、生態社區、生態村落的規劃建設與研究。
低碳經濟的概念緣起于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
低碳生態城市的概念則出現在2009年8月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出版的《中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戰略》中。低碳生態城市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標志的節能、環保型城市,是一種強調生態環境綜合平衡的全新城市發展模式,是建立在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更深刻認識的基礎上,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主要目的而建立起的高效、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人類聚居環境。
□理論發展
英國霍華德倡導的“田園城市”運動,初步奠定了現代城市規劃與設計理論的基礎。1898年提出的“田園城市”的基本設想是建設一種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模式。他指出“城市應與鄉村結合”。希望用城鎮—鄉鎮這種新型的城市結構形態和土地歸社區所有,來代替現行的城鄉對立的結構形態和土地私有,以實現社會的和平改革。
1984年,前蘇聯生態學家O.Yanitsky提出生態城市思想。生態城市的本質是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系統的生態化,也就是人類向自然生態系統學習的過程。
在我國生態學家馬世駿倡導下,國內也進行了大量生態城市理論研究。如馬世駿、王如松認為,城市生態系統可分為社會、經濟、自然3個亞系統,各個亞系統可分為不同層次子系統,彼此互為環境。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
北京:數字技術立體化展現壯美中軸線
一條中軸線,撐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風景。然而,在實地探訪時,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位都無法一覽全局。實景三維系統彌補了這一遺憾,讓人們可以全方位領略中軸線的獨特神韻。記者近日獲悉,借助數字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