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中心城市的復興憂思錄
2012-08-21 08:37:48 來源:中國經營報 瀏覽次數:
面對這樣的現實,武漢學者的感受可以說是五味雜陳。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吳傳清認為,武漢的衰落與1999年之前中國的區域政策追求效率優先、“先富帶動后富”有關。
具體來說就是上世紀80年代關于“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較快地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沿海地區發展到一定的時候,要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
吳傳清表示,“改革開放政策在沿海地區,像廣東就是吸引外資、承接產業轉移,區位優勢比較明顯;武漢當時正處在改革的陣痛期,八九十年代正是國企改革期。到了今天,人們講的區位優勢又成了沿海、沿邊,武漢處于中部地區,沒有區位優勢,只有內銷市場,衰落是必然的。”
武漢距離中心城市有多遠?
一個城市要成為國家中心城市,GDP總量至少要占到全國的2%以上,武漢目前僅為1.4%,還有將近3000億元的缺口。
2010年,國務院確定武漢為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2012年7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對于武漢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但在實際發展中,武漢的地位卻遭到其他中部省市的挑戰。
在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激烈競爭中,“亮劍”的并非只有武漢一家。鄭州、長沙等中部重鎮也將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定為長遠發展的戰略目標。例如,《鄭州都市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遠景展望中明確提出,將鄭州都市區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全國經濟格局的戰略支點、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增長區。
吳傳清認為,國家中心城市不僅要有引領作用、輻射作用、帶動作用,還要參與到國際競爭,另外,國家中心城市的資源配置權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吸引力,這就是中部城市采取抱團形式爭做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原因。
而對于武漢來說,“發展不夠依然是阻礙其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最重要的原因。”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武漢市委主委、武漢理工大學教授胡樹華告訴本報記者,一個城市要成為國家中心城市,GDP總量至少需要占到全國的2%以上,武漢目前的數據僅為1.4%,按照現在的數據測算,武漢GDP還有將近3000億元的缺口。
數據顯示,2011年武漢GDP總量為6756.20億元,僅相當于上海的35.2%、北京的42.2%、廣州的54.9%、天津的60.4%、重慶的67.5%。在中部城市對比中,長沙、鄭州等城市也形成了壓城之勢,以武漢和長沙為例,1994年長沙GDP總量僅僅相當于武漢的一半,去年長沙已經超過武漢的3/4,而在綜合增長速度方面長沙已經遠遠超過武漢。
同時,在中部六省的城市群對比中,“武漢城市圈”也面臨“中原城市群”和“長株潭城市群”的強勁壓力。數據顯示,2011年環長株潭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分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499.08億元和15908億元,均遠高于武漢城市圈的11859.60億元。
青年學者羅天昊對此頗為擔憂,他認為,武漢無法成為中部公認的領袖,在某種意義上是因為湖北在與河南、湖南的競爭中處于下風,“這也是鄭州不愿雌伏于武漢之下的原因”。
“從發展速度而言,十年前,河南經濟總量只有湖北的3/4強,而目前河南的總量約為湖北的1.5倍;就復合增長率來說,河南、湖南目前都遠遠超過湖北。”羅天昊表示,“武漢想要稱雄中部,其背后的湖北總體實力不強恐難以服眾。這也令武漢爭當國家中心城市充滿了懸念。”
瘋狂武漢的瘋狂大基建
“城市建設進程要跟當地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相匹配,如果資金鏈跟不上,地方政府擔保不了,出現大面積違約,如何解決?”
為實現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武漢一直在高調“潛行”,而“大”字當先正是武漢當前的發展戰略。
“當前武漢處在產業大發展、改革大推進、城市大建設的階段,武漢正在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武漢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彭麗敏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
目前在武漢街頭,寫著“武漢精神”的條幅和廣告牌充斥在各個角落,與之相對應的是隨處可見的基建工地。
早在2011年初,武漢全市5000多個建設工地遍地開花的壯觀景象就曾引起諸多質疑。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也由此獲稱“滿城挖”的別號。
近幾年,武漢持續大建設,每年城建投入逾1000億元。7月16日,武漢市政府常務會又通過《武漢市“城建攻堅”五年行動計劃》——5年投入4217.66億元,實施24項工程進行城市建設。據了解,在未來5年內武漢城建僅地鐵一項還將投入1514億元用于3號線、4號線、6號線、7號線和8號線一期建設,確保每年都開通一條地鐵線路。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
北京:數字技術立體化展現壯美中軸線
一條中軸線,撐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風景。然而,在實地探訪時,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位都無法一覽全局。實景三維系統彌補了這一遺憾,讓人們可以全方位領略中軸線的獨特神韻。記者近日獲悉,借助數字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