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深圳豪華天門橋 城市建設也該講“性價比”
深圳南山區再陷“豪華天橋門”。有網友發帖稱,該區“春花天橋”梁架均使用航空級鈦合金鋁材,耗資20億元,投入使用以來長期存在電梯停運、橋面積水、上千個LED燈晚上不亮等問題。對此,南山區官方予以否認,稱實際造價約5000萬元,針對相關問題,“各有關部門將認真整改和完善”。
刻意放大規格建一座蔚為壯觀的豪華天橋,核心訴求是打造一處地標,通俗而言,就是讓它“看上去很美”。但是,“唯美”顯然不是城建工程的基本屬性,至少不是所有城建工程的價值取向。就像房子生來是用于居住的,而不是用來炒作的,以過街天橋的產品屬性,發揮物盡其用的服務功能才是它存在的根本意義。
所謂“一塊錢當兩塊錢花”,立意是叫人睜大眼睛,把錢花得準一點,花在刀刃上,花出高“性價比”。而“兩塊錢辦一塊錢的事”,一種可能是財大氣粗,不在乎浪費,想買“包裝盒”,順便捎上“月餅”;另一種可能是人窮志不窮,以少搏多、以弱搏強,不懼怕浪費。
城建工程是個花錢的主兒,動輒投入不菲。每一筆投入都取自公共財政,概因如此,不是不能花,而是要花得明明白白,花得干干凈凈,更要花出實實在在的收成。歸根到底這是在掏老百姓的“錢袋子”,政府只是管家。管好“錢袋子”,就要對袋口收放得當,對流出的每一分錢都心存敬畏,而不是“口無遮攔”,沖動行事。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城市設計讓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我省廈門市名列其中。【詳細】
鄭曉笛: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特別研究員鄭曉笛發表題為《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棕地再生的五個層級》的主題演講,從全球、區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