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千億重現汴京盛景調查:新區今年預計投800億
這是一個“秋老虎”肆虐的雙休日。然而,在開封市民中間流傳著一個更為炙熱的消息:8月11日,有媒體報道,開封市將斥資千億元,以重現北宋時期的“汴京”盛景。消息一出,就引起網友在微博上瘋狂轉發,有稱贊的,也有質疑的。有網友更是指出,“其實就是借棚戶區改造之名把老百姓趕出去,原地搞商業房地產開發。”對此,大河網進行了調查。
緣起:
媒體曝開封千億重現汴京盛景
8月11日出版的《中國經營報》報道,開封正在推進一項宏偉的老城改造計劃,即從今年開始,在4年內將老城區約580萬平方米的棚戶區拆遷完畢,改造成一個近20平方公里的人文休閑旅游城市,以重現北宋時期的“汴京”盛景,同時建造另一座工業新城,僅拆遷就將耗資1000億元。
此計劃一經媒體披露,就在網上引發熱議。據悉,開封的財政收入只有不到50億元,照此計算,僅拆遷費用一項就是該市財政收入的20倍,對當地政府而言,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負擔。
報道還透露,開封眼下這項宏偉規劃,與新任市委書記祁金立密切相關。這位有著經濟學博士學位的市委書記,于去年5月上任后給開封提出了兩個新定位:“開先”和“復古”。前者就是要建設開封工業化新城,后者則是要打造國際旅游文化名城,而開封下一步發展戰略就是主攻文化旅游,再現大宋王朝風光。
進展:
“兩改一建”可否是所謂的“清城計劃”?
針對這一網絡事件,一家南方媒體自稱采訪了開封市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該負責人稱,開封正在推進的“兩改一建(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是為落實國家棚改政策,結合實際提出的惠民措施,并否認這是所謂的“清城計劃”。
這位負責人介紹,老城棚改安置將采取原地安置和異地安置相結合,充分考慮市民的意愿。老城改造按照“內在時尚、外在古典”的設計理念,不僅建居民住宅、商業配套,還要建旅游文化產業項目和公共基礎設施。
至于備受關注的千億拆遷費用,也被否認是“實際投入”,而“只是一種推斷”。盡管如此,上述解釋并沒有平息外界質疑,網友“卿狂作坊”評論說,“我終于明白了這幾天沸沸揚揚的開封千億回宋計劃的本質思路了:其實就是借棚戶區改造之名把老百姓趕出去,原地搞商業房地產開發。”
但也有網友對這一報道提出疑問:從來就沒聽說過開封有過1000億投資的說法,現在又何來否定?
回應:
老城區市政設施落后成開封人民一塊心病
就在這一事件在網上炒的沸沸揚揚之際,開封網今天上午少見的以《落實政策順應民意改善民生建設魅力城市古都開封正在加快崛起步伐》為題,報道了該市正探索著一條獨具開封特色的發展之路——說該稿少見,不僅僅是報道的篇幅,還在于它并非來自于開封日報,而是網站首發。
該報道說,開封作為我國八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既有豐富的文化積淀,也有歷史遺留的包袱。目前開封老城區內,仍有有580萬平方米的棚戶區需要改造,約占全省棚戶區改造任務的一半。老城區市政設施落后,居住條件差,不僅是開封城市建設的軟肋,更是開封人民的一塊心病。
報道說,對開封老城區大批吃水難、排污難、取暖難、入廁難的棚戶區居民來說,推進棚戶區改造是他們翹首以盼的事情。宋門里居民魏慧芳說:“俺一家三口擠在10多平方米的房子中,住得很緊張。能住上新房子是我最大的愿望。希望政府趕緊改造,俺100%支持!”
該報道稱,全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任務將于2015年底基本完成。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南京綠地“潛伏”48種洋植物
南京街頭綠地越來越多,各種花卉的應用也多了起來,記者從園林養護部門獲悉,日前委托南京林業大學園藝專家的一項外來植物調查顯示,有48種洋植物在南京綠地中潛伏,其中有不少還有入侵的風險。【詳細】
打造沿河景觀 南京內秦淮河上將再現南唐盛景
南唐歷史短短38年,其興也勃,其亡也忽,但它在南京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內秦淮河就是其中之一。今年,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在推進內秦淮河東段水環境綜合整治時,將在沿河景觀打造中重點融入南唐繪畫、詩詞、雕塑等藝術,以歷史時間為軸,再現南唐的興起、繁盛與衰落,讓市民在享受濱水空間的同時,更加深入地了解秦淮母親河所蘊含的歷史與文化。 【詳細】
田園變公園——重慶探路就近城鎮化
重慶市江津區四屏鎮2014年設鎮伊始,重慶市就將其定位為立足江津區四面山5A級景區,發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并以此依托全域“農區變景區”轉型發展,幫助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業向休閑觀光業態拓展、城鎮公共服務逐步覆蓋,為傳統農區轉型發展、實現就近城鎮化探索新路【詳細】
2017年在全國實施林地年度變更調查
國家林業局辦公室日前印發《關于開展林地年度變更調查工作的通知》,明確自2017年起,在全國范圍實施林地年度變更調查,要求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準確把握工作重點,加大培訓力度,做好基礎數據調整等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