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城市規劃的核心是科學合理
不能陷入光反思不解決的怪圈
記者:近期,中國不少地方暴雨肆虐,一些主要城市備受內澇困擾。事實上,過去幾年中,一些地方因大雨引發的積水問題已經引發輿論關注。這些預警為何沒能避免城市反復陷入窘境?城市建設中,哪些方面值得反思?
潘家華:深層次上講,還是城市規劃不到位,隨意性太大。作為人口密集、經濟活動頻繁的城市,地上地下必須有統一規劃,但中國的現實是今天建、明天毀的隨意建設較多,特別是地下空間的建設和規劃,由于地下不是形象工程的亮點,所以在工程質量上更難以保障,一遇到自然災害,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出現災害后把更多的原因歸咎于自然力不可抗拒,把災害本身所產生的真正原因忽略了。此外,在自然災害發生后,缺少問責制。橋垮了,房倒了,在設計、施工上并沒有相應地追責,結果就陷入了反思但不解決實際問題的怪圈。因此,城市建設也需要有公眾監督、有法律問責程序。
城市規劃設計缺少連續性
記者:中國一些城市建設和規劃為何預見性不足?
潘家華:一任領導一個思路,缺少政策和執行上的連續性,也讓城市規劃有太大的隨意性。不同城市之間應該有錯位的功能發展,比如華盛頓就是政治中心,紐約就是金融中心。一個城市這個產業要發展,那個產業也要發展,大而全的路子在建設上造成了重復。
另外,在一個城市的規劃中多采取的是攤大餅的形式,今天做個大型住宅區,但是交通、學校、醫院又跟不上。住宅區有了,周邊再建個工業區,再做個綜合場館,就一塊兒一塊兒地攤。本意是好的,但缺少整體的規劃和協調,城市發展缺少邏輯,城市弊病積重難返。
大城市的路子讓資源過分地壟斷集中。比如北京,全國最好的高校、醫院全部扎堆兒,必然造成擁堵,又由于政治資源的優勢,總部經濟也聚首京城。資源能不能分散一些?
由于優質資源過分集中和壟斷,導致一些城市負荷超載,加之規劃跟不上,問題接連爆發也就不可避免。要改變這種局面,需要對城市功能進行錯位定位,使資源更加均衡,規劃才能更科學合理。
規劃的核心是科學合理
記者:城市抗災能力如何提高?城市規劃的核心是什么?
潘家華:科學合理是城市規劃的核心。尊重自然,利用自然,要與自然相和諧,相協調。比如,北京算相對干旱地區,但內陸型氣候特征比較明顯,降雨量集中,年季波動較大,有些年干旱,有些年暴雨成災,這些是認識自然中需要明白的。
認識自然后,要利用自然。利用地形地貌、風向和地下水系,提高排水能力。社會經濟發展要和生存環境相適應,給水、排水系統和綠地應達到相應比例。要有一定的保險系數。對于超大城市,減少自然災害的危害性,必須要有50年一遇的應對能力。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