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創新和環保已成立國之本
丹麥被譽為創新之國。在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1年全球創新指數(GII)”中顯示,丹麥位居第六。同時,它又是一個非常注重環境保護的國度,在節能減排和綠色產業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推動科技創新和促進環境保護的過程中,丹麥企業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它們一方面將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制定企業長期戰略,另一方面則將創新精神發揮到極致,使之成為占領未來市場的利器。
丹麥霍森斯市成功轉型——
從農業小鎮到創新中心
丹麥日德蘭半島東部的霍森斯市在2012年上半年成了世人關注的焦點,原本安寧的濱海小城敞開大門,熱情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4月至6月,霍森斯作為丹麥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會議主辦城市,舉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歐盟部長級會議和國際會議;各種國際論壇、展覽和文化活動連續登場;環意大利自行車公路賽等著名體育賽事也陸續在此舉行。眾多歐盟官員、各方代表、專家學者、媒體記者和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爭相一睹這個現代創新型工業城市的風采,探尋它吸引人們目光的魅力所在。
走訪這座城市和城市居民,我們發現,最近一個世紀以來,霍森斯經歷了從農業小鎮到重工業城市,再到創新中心的轉變,成功實現了產業轉型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隨時代沉浮的“小漁村”
面積520平方公里、人口8.4萬的霍森斯是丹麥第八大城市。霍森斯市博物館館長安妮·比約凱爾告訴記者,霍森斯建城始于歷史上著名的維京時代,當時北歐海盜盛行,地理位置優越的天然良港讓維京人選擇霍森斯作為他們出海遠征的基地,而駐扎在當地的人則主要以農耕和捕魚為生。
據霍森斯市工業博物館館長奧弗·普高德介紹,到了18世紀中期,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以煤炭和鋼鐵為主的重工業在這里迅速崛起,霍森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躍居為丹麥第四大城市。
以消耗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繁榮沒能持續多久,受兩次世界大戰和上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的影響,霍森斯的重工業逐漸走向衰落。上世紀50年代,電子制造業的興起推動了霍森斯新一輪的發展浪潮,但到80年代后期,犧牲環境的發展模式讓霍森斯的發展再次陷入停滯,一度沉寂無名。進入本世紀后,隨機應變的霍森斯人再次煥發出創新精神,大力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綠色經濟,開拓教育、科技、文化和旅游等創新型產業,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霍森斯商業委員會經理托本·布斯科說:“按照丹麥的標準,霍森斯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25年前,霍森斯前進的腳步幾乎停滯,但最近幾年,霍森斯發生了改天換地的變化。”
快速發展的工業重鎮
今昔對比,如今的霍森斯更加關注可持續增長,而綠色技術在霍森斯的新一輪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位于霍森斯市區的Econovo公司研發出一種獨特的通風窗,它可以把室外進入的空氣進行加熱或者冷卻,然后再輸送到室內,既節能又環保。此外,該公司還大力推廣黏土作為一種新型的環保建筑材料。該公司工程師約安妮·霍爾姆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黏土作為建筑材料具有幾大優勢,它取材方便,無處不在,因而可以使運輸成本降到最低。此外,它以一種天然的方式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有利于調節室內空氣。”諸如此類的綠色科技企業在霍森斯不勝枚舉,已形成集團經濟和規模效應。
霍森斯2010年落成的“維圖斯·白令創新園”為很多高科技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創業條件。該創新園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很多創新型公司紛紛入戶園區,并且它也是丹麥VIA大學霍森斯校區的一部分,吸引了來自世界45個國家的大學生在此就讀。該創新園以丹麥18世紀著名的探險家維圖斯·白令命名。白令1681年出生于丹麥霍森斯,他曾效命于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并對沙俄帝國的東部海岸進行勘探考察,現在俄羅斯和美國阿拉斯加之間的白令海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霍森斯地處日德蘭半島東部沿海,靠近德國北部和丹麥南部的制造業基地,距離丹麥第二大機場比隆機場僅半小時車程。便利的交通設施和獨特的地理位置為霍森斯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至今仍保留著相當完善的制造業。
此外,農業仍是霍森斯的一項優勢傳統產業,城市周邊有大片濕地和來自峽灣的有機鹽分,該地區土壤特別肥沃,適宜發展種植業。最近幾十年來,霍森斯分散的小農場逐漸合并成機械化耕作的大農場,養殖業也相當發達。丹麥的豬肉聞名世界,而丹麥出口到世界各地的豬肉制品不少是來自霍森斯。丹麥食品生產商“丹麥皇冠”公司在霍森斯郊外有一個大型肉制品加工廠,有1300多名工人,每周屠宰和加工10萬頭生豬,銷往全球各地,是著名的丹麥優質品牌。霍森斯南部還有一個大型農場,專門種植有機蔬菜和水果,為丹麥家庭提供蔬菜和水果送貨上門服務,經營良好。
編輯:xiujuan
相關閱讀
丹麥瓦登海游客中心景觀設計
貧窮限制了我的設計理念無論是行進、呼吸還是轉移,候鳥一貫遵循著有節奏的生活規律。從南部非洲到西伯利亞苔原這段漫長的旅程里,瓦登海為它們提供了一塊寬闊的落腳點。每年春、秋兩季,數以百萬計的候鳥都會登陸瓦登海【詳細】
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三代造林人半個多世紀的持續奮斗,讓貧瘠沙地變成綠水青山,也獲得世界贊譽。5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宣布,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 【詳細】
丹麥兒童之都 讓孩子們自己設計安全城市
200名兒童,11760分鐘學習,260個思路草案,75項成型方案,以及最終選定實施的改善上學放學道路的11個方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