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議:城市化是誰的城市化?
國家統計局在今年年初公布:2011年末我國總人口為13.47億,其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91億,首次超過50%。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變化,標志著中國步入了城鎮人口大國時代。
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問題并未隨著這漂亮的絕對數據而消逝,反而顯得愈加的不和諧。
數據顯示,我國9.9億的城市人口當中,有戶籍人口只占73.5%,其余的便是農民工,有2.2億之眾。而到現在為止,這2.2億農民工仍被排斥在政府的公共服務范圍之外。
在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看來,中國的城市化問題,無論從中央政府的角度,還是從很多理論工作者研究的角度來看,目前最大問題就是農民工的市民化。
由此可見,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最主要的是質量問題,而不是速度問題。2030年城市化率可能會達到60%,從質量角度可能有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很多人進了城,但是他們不是市民,他們沒有享受到城市化進程的成果。第二,新增城市人口很多,垃圾、交通、醫療這一系列的基礎設施投入對城市財政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若問題出在流動人口未被納入戶籍管理,那么重新規劃戶口制度是否可以解決矛盾呢?
對此,李鐵的答案是否定的。
"戶口制度沒有那么簡單,不是取消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李鐵舉例解釋稱:"以北京為例,北京現在2000萬人口,有800萬的外來人口。如果把戶籍制度取消了,就要從財政里面拿出一塊來給外來人口,也就意味著對戶籍人口的服務質量就會有所下降,所以這不是簡單的一個改革,而是利益關系的分配和調整。"
李鐵認為,目前最為悲哀的一個問題是,這批城市發展中的弱勢群體并沒有掌握發展的話語權,現在很多富人在強調著城市的環境、擁堵、PM2.5、綠色、生態,這些城市化發展質量和數量相一致的國家所提出來的標準,代表了這一群體人群對城市生活理念的一種要求。但這一標準,放在中國13.4億人口這一基數上,就會顯得與理想相距遙遠。
在APEC中國工商領導人論壇"未來的城市:發展的機遇"的分論壇上,李鐵為在場的嘉賓和我們都留下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中國當下城市化發展,所謂未來的綠色城市、生態城市,城市發展導向到底是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收入增長機會、加強針對這一群體的公共服務水平,形成一個和諧社會?還是去滿足先富裕起來的這一部分所期待的生存水準,達成他們的理想化要求?"
對此,您的意見是怎樣的呢?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特色小鎮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
徐林:城市化是中國未來最重要結構性改革
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城市化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過程中是農業勞動力像非農產業轉移就業、農村人口向城市地區集聚居住,以及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我特別關注后面這句話,"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詳細】
我國城鎮化率達57.4% 超百萬人口城市121個
7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十八大以來城鎮化工作的多項數據。2016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7.4%.按2015年末市轄區戶籍人口統計,5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達13個,數量趨于穩定,只比2012年增加1個。100萬-300萬人口規模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