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著手調整菊花產業格局
菊花是開封的一個城市標簽,多年以來,當地政府以菊花文化為基礎發展經濟,取得不少引人矚目的成績。在發展菊花文化的同時,當地政府和企業也不忘進一步開發菊花產業。現在,開封的菊花產業正在經歷著一次“格式化”,完成之后,它將成為開封市經濟發展的另一個支柱,開封也有望成為國內富有特色的苗鄉。
菊花塑造了城市品牌 “2010年,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將開封命名為‘中國菊花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菊花資源,為開封帶來了無限商機。”開封市菊花花會辦公室主任郭忠義說。
說到開封菊花,不得不提到開封菊花花會。從1983年至2011年,開封市一共舉辦了29屆菊花花會,辦會訴求從滿足市民興趣的市級節會逐步發展到面向全球招商引資的國家級節會。
70歲高齡的開封市菊花協會秘書長張玉發親眼見證了菊花花會的發展歷程,在他的電腦里存放著歷屆菊花花會的照片。在翻看這些老照片時,老先生不由自主地感慨,菊花花會是開封市經濟發展的縮影,承載了太多的社會責任,包括形象展示、招商引資、發展旅游等等。
“可以這樣說,菊花花會讓世界了解了開封,也讓開封走向了世界。”開封市菊花花會辦公室李宏說。
今年開封市將舉辦第30屆菊花花會,主會場定在了龍亭湖風景區。龍亭公園副主任馮磊最近的壓力很大,為了花會的順利舉辦忙前跑后。他告訴記者,菊花花會對開封的意義非比尋常,他一定要傾盡全力做好這項工作。
現代化種植初顯成果 菊花花會是成功的,菊花產業也不能落伍。龍頭企業永遠在行業中發揮著帶頭作用,從培養龍頭企業入手是開封市政府的第一步棋。從目前的表現看,這步棋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
開封的菊花傳統種植區集中在魁莊和水稻鄉等地,幾年前,那里的菊花生產方式依然是小農小戶的自然經濟形態。“大的十幾畝,小的一兩畝,一家一戶松散經營,沒有規模化生產,缺乏龍頭企業示范,產業水平相對落后。”張玉發回憶道。
多年以來,開封市用菊花文化拉動經濟的成績有目共睹,菊花產業基礎的建設一直被市政府所重視。經過幾年準備與醞釀,在政府的扶持下,菊花產業正在被“格式化”,傳統的生產方式逐步被取代,現代化的種植方式和有持續性的經營理念在開封生根發芽。
開封市園林菊花研究所就是一個典型。這里的菊花種植面積和種植水平在當地數一數二,目前生產總面積約60余畝。該所所長徐頌文告訴記者,政府對菊花產業的扶持力度逐年遞增,尤其對龍頭企業的培養讓他非常欣慰。據了解,依靠市政府的菊花科研項目,開封市園林菊花研究所僅僅用了3年就從一個小苗圃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化種植技術和規模的苗圃,雖然和長三角等花卉產業發達地區相比尚存一些差距,但這種進步的速度已經讓人咋舌。
5年后產業煥然一新 扶持一個龍頭企業只是第一步,開封市政府在未來5年內還有更大的動作。據了解,他們已經開始對振興菊花產業制定詳細系統的規劃,將從土地集中、種植補貼等多個渠道給菊花生產企業和苗農創造良好的環境。5年之后,開封的菊花產業將煥然一新。
開封市農林局林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馬永亮告訴記者,市政府正在對當地菊花產業發展進行規劃,準備在鄭民高速公路開封段規劃建設一個占地面積3000畝的基地,政府解決土地流轉和基礎設施問題,企業承租土地發展菊花等花卉苗木。“這個規劃的周期是5年,現在處于初步論證階段。”馬永亮說。
搭臺的是政府,唱戲的是企業。開封市園林菊花研究所所長徐頌文認為,政府的扶持固然重要,但僅僅依靠政府扶持,還不能把開封的菊花產業做強,企業也需要加把力。在開封市園林菊花研究所的苗圃里,記者看到了大量的造型菊花半成品和菊花新品種,這些菊花將在一兩年后依靠附加值賺取豐厚的利潤。該所所長徐頌文表示:“企業必須通過實際行動給政府一個穩定預期,政府才敢于把資金放在菊花產業的發展上來,我們現在就在為這個預期加碼。”此外,開封廣鑫菊業發展公司用30畝地種植了食用、茶用菊花,在當地也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遼寧凌海鮮菊切花首次出口韓國
近日,產自凌海市白臺子鄉回蘭村的308箱、92400枝鮮菊切花出口韓國,這是該產品首次通過錦州口岸進入韓國市場。【詳細】
貴州省建立“森林康養”地方標準
記者從省林業廳獲悉,《貴州省森林康養基地規劃技術規程》和《貴州省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規劃》日前順利通過審定,并由省質監局公開發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