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讓“城中村”融入城市
失地農民享受優質公共服務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實現了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2012年,新建50所公辦幼兒園,其中大部分設在城鄉結合部
撤村之后,為了保證民生水平,武漢市出臺措施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多種途徑增加就業崗位,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實現了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同時,積極開展外來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組織就業崗位的求職務工招聘洽談會。
以漢陽區為例,江堤街江欣苑社區黨支部一班人廣開就業門路,從一個負債小漁村發展成為擁有3億多資產的新社區,并使2000多居民實現了就業。洪山區也很重視“城中村”改造后失去賴以生存土地的“農二代”(村民的子女)的教育、就業、醫療等問題,出資邀請華中師范大學社會管理學院對這一問題進行調研,探索可行性管理服務措施,為該群體做好全方位公共服務工作。
為了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當地逐步完善了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為主,以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捐助等為補充的社會救助體系,使征地農轉非人員的社保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并新建智能化社會福利院、多功能殘疾人服務中心和老年人活動中心等設施。
在城中村改造后,為了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布局,通過對城鄉結合部的學校、幼兒園進行新、改、擴建,教育綜合實力明顯提升,最大限度地容納學生就近入學。僅2012年,武漢就新建50所公辦幼兒園,其中大部分設在城鄉結合部。
此外,武漢市的各個職能部門還積極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中的綠化、體育、教育等控制規劃用地的調整,加大道路、排水、網線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臟、亂、差”地區的綜合治理力度,推進城市綠化公園和全民健身中心建設,提升城市功能。
流動人口共享發展成果
近兩年,武漢市政府投入近億元資金,建立信息工作平臺,并免費為120萬名流動人口辦理具有武漢城市“一卡通”功能的居住證
“城中村”改造后,大量的流動人口如何管理?2009年,湖北省開展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全覆蓋工作,武漢市增設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處。
目前,武漢全市的社區已建立1283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站,聘用流動人口協管員4353人,形成了綜治協調,公安、計生、房管等多部門參加的覆蓋全市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網絡。近兩年,武漢市政府投入近億元資金,建立“兩實”信息工作平臺,并免費為120萬名流動人口辦理具有武漢城市“一卡通”功能的居住證,流動人口憑證依法享有就業就醫、子女就學、社會保障、衛生計生、技能培訓、申領駕照等方面的同城均等化服務。
編輯:xiujuan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
北京:數字技術立體化展現壯美中軸線
一條中軸線,撐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風景。然而,在實地探訪時,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位都無法一覽全局。實景三維系統彌補了這一遺憾,讓人們可以全方位領略中軸線的獨特神韻。記者近日獲悉,借助數字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