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蝴蝶蘭亟須培養本地市場
近日,記者前往鄭州市,對該地區近幾年蝴蝶蘭產業發展現狀進行摸底。通過幾天的采訪調查,記者發現,目前鄭州產蝴蝶蘭以價格優勢主銷外地市場,對本地市場的開拓明顯不足。隨著銷地蝴蝶蘭產業的快速發展,未來將給鄭州蝴蝶蘭銷售帶來極大考驗,到那時再回過頭來培養當地市場,恐怕為時已晚。鄭州蝴蝶蘭產業要想繼續發展,當務之急是培育本地市場。
主銷外地忽視本地 鄭州生產的蝴蝶蘭成品花主要銷往山西、陜西、河北和山東等地。鄭州蝴蝶蘭生產商為了更快更廣地打開外地市場,通常將產品出廠價相應降低,其比所售地區的出廠價格低3元左右,這也讓鄭州產的蝴蝶蘭更具價格優勢。每年年宵前期,這些成品花都能夠順利地銷掉,因此生產商和經銷商并不看重當地市場的培養和開發,而是連年擴大產量。
另外,鄭州地區周年銷售并不樂觀,日常走量較少,產品主要集中在年宵期間銷售。鄭州市惠濟區平源花卉園藝部總經理關平果告訴記者:“在鄭州當地,蝴蝶蘭日常需求量很少,也就在‘五一’和‘十一’期間有少量消費,自然開花株就能夠滿足需求,生產商很少為此階段的銷售進行催花。”
鄭州地處平原,夏季溫度較高,采用空調或制冷機進行降溫催花,每株成本在3.5元左右,對于生產商來說,成本較高。再加上日常走量疲軟,導致鄭州蝴蝶蘭周年上量縮減。在周年產量不大的情況下,消費者前往花卉市場無法購買到想要的產品,長此以往就形成了一個只在年宵購買蝴蝶蘭的消費習慣。
培養市場當務之急 雖然目前鄭州產蝴蝶蘭成品花銷售形勢大好,但當地市場需求增長緩慢,不免讓生產商有些擔憂,這也成了鄭州蝴蝶蘭產業發展中的一塊短板。據統計,2008年鄭州市蝴蝶蘭年產量在70萬株左右,消費量有20萬株;2011年的年產量增長到120萬株,而消費量只增長到40萬株左右。同時,這40萬株蝴蝶蘭基本都是在年宵期間消化掉,日常需求量少之又少。鄭州綠金蘭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喬肇文介紹說:“鄭州當地的生產商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外地市場上,沒有更多地考慮怎樣擴大當地市場需求,并為此更改生產計劃;而經銷商在終端消費群體方面所做的引導工作不夠,沒有刺激起當地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這都讓當地市場的消費量難以抬頭。”
因此,生產商和經銷商應該提前做好準備,多方面引導當地市場消費。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當地年宵期間蝴蝶蘭組盆所用盆器十分單調,前年是白色釉盆,去年就改成紅色釉盆。如果經銷商能夠多采用一些更具特色的盆器,讓消費者眼前一亮,同時在花卉品種、造型上有所創新,對于打開當地市場消費必定會有一定幫助。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北京盆花淡季來襲行情持續走低
7月以來,天氣炎熱,北京盆花市場迎來淡季,整體銷量下滑,走貨緩慢。紅掌價格與上月相比無較大變化;蝴蝶蘭主要為租擺拿貨,價格與上月持平;鳳梨品質高的走貨量大;綠植、小盆花等走貨量下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