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漁村變身美麗大園林 鵬城風光不與四時同
昨日,記者從蓮花路出發,經新洲路、濱河路到深圳灣公園,一路上綠樹紅花、旖旎風光不時映入眼簾,讓人心曠神怡。
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說,截至2011年底,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5.05%,建成區綠地率為39.1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6.5平方米,三項指標均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驗收要求。該負責人表示,深圳城市綠化超常規發展的32年,是歷屆市委、市政府堅持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原則,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局面的32年。32年來,深圳城市綠化成就可以概括為5個方面。
高起點規劃奠定綠化發展基礎
1986年,深圳在第一個城市總體規劃中就選擇了罕見而富有彈性空間的發展模式——帶狀組團結構,規定在各組團之間預留400~800米綠化隔離帶,并明確規定城市主次干道一律預留10米~50米綠化帶,形成完整的城市綠化骨架和道路綠化網絡,這也成為30多年來深圳城市綠化的基本框架。
在后期的若干次城市規劃修編中,堅持和發展組團結構、組團隔離、組團連接、組團特色,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區為核心,西、中、東“三軸”和南、北“兩帶”為基本骨架的“軸帶組團式”城市空間結構。通過組團間綠地防護帶的有效隔離和交通網絡的支撐,構建起自然與城市和諧交融的多中心帶狀山海城市形態,確立了深圳城市綠化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深圳還對綠地系統規劃進行了3次修編和調整,特別是2004版《深圳市綠地系統規劃》首次突破了城市建成區的界限,對全市域生態系統進行了系統規劃,為城市綠化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該規劃將市域生態綠地系統分解為“區域綠地、生態廊道系統、城市綠地”3個基本組成部分,通過規劃建設8處區域綠地、16條城市大型綠廊,將城市中逐漸島狀化的大型生物棲息地有機聯系起來,形成連續的生態綠地網絡系統,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態屏障。
2005年,深圳又創造性地提出“基本生態控制線”概念,將全市近一半的土地劃入控制線內,設為禁建區,這是國內首創,實現了從“規劃建綠”向“規劃護綠”的轉變,也是城市綠化向“宜居與生態”階段質變的重要推動力。
多方參與城市綠化快速提高
1979年,深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不足10%,人均公共綠地為2.5平方米。在推進特區建設的同時,深圳適時出臺《深圳市城市綠化規劃和實施方案》,確定“規劃一片、建設一片,綠化一片”,確保城市綠化與城市建設同步實施。我市還規定:在新(擴)建項目中,應從總投資中提取3%~5%的資金作為綠化專用款。
在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共同建設模式下,城市綠化快速提高,到1994年,深圳城市綠化覆蓋率增加到52.4%、人均公共綠地達到34.9平方米,接近同期國際先進水平,15年成就了深圳“園林城市”夢想。深圳自2002年開始連續多年在全市開展“公園建設年”活動,從2001年公園數量135個,面積3313.6公頃,猛增到2011年的789個,面積21900公頃,10年間兩項指標劇增6倍多。
深圳道路綠化32年經歷了“平面簡單綠化——綠化與美化并存——自然生態階段”的變遷,形成了深南大道、濱海大道、寶安大道等具有深圳本地特色、在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道路綠化模式。深圳住區綠化經歷了“簡單綠化——花園式小區——綠色生態住區”的蛻變。進入21世紀,住區建筑與園林景觀風格由此前的大面積綠化為主,轉為多元化發展,生態化、自然化的潮流越來越多地體現在住區的園林綠化中。
1990年代初期,深圳創造性地提出了生態風景林的理念,并編制了總體規劃。據統計,自1998年開展生態風景林試點以來,全市已完成投資4.25億元,營造生態風景林面積16877公頃。初步形成了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森林生態景觀和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態混交林種群,基本實現了改善城市背景森林景觀,提升森林生態效益的目標。
率先改革形成高效管理模式
深圳30多年城市綠化事業成績斐然。通過1992年在全國率先實行“政企分開”和1997年在全國率先實施“管養分離”兩項重大改革,初步建立了與現代化城市相適應的“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高效運行城市綠化管理模式。
1992年,深圳將城市綠化的政府職能從市園林總公司劃給市城管辦,在全國率先實現城市綠化政企分開,比內地多數城市的改革早了將近10年。1997年,深圳率先實施公共綠地養護“管養分離”改革,這在很長時間內都被作為“深圳經驗”在全國城市綠化系統加以推廣。
市場率先開放提升整體實力
30多年城市綠化的高速發展,給深圳風景園林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城市綠化工程建設市場的率先開放、市場機制的逐步發育以及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使深圳風景園林企業比國內同行較早經受了市場經濟的挑戰和磨煉,也使深圳風景園林行業從零逐步壯大,行業整體實力迅速進入國內同行前列。2009~2010年度中國城市園林綠化企業綜合競爭力前50名中,有5家來自深圳。
截止2011年底,在深圳注冊和備案的園林綠化一級施工企業24家,二級施工企業56家,三級施工企業336家,一級企業占廣東省1/3強。全行業從業人員近10萬,經營收入超過100億人民幣。在總經營收入中,占2/3的比例來源于深圳以外地區。上述數據清楚表明深圳風景園林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處在較高水準。
建立保護區保障生態系統完整
建市30多年來,為了保障生態空間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我市確立了“東西貫通、陸海相連、疏通廊道、保護生物踏腳石”的保護策略,建立了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梧桐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塘朗山郊野公園等大型生態保護區,總面積達348.03平方公里。
其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兩項保育工作是:2002年國家林業局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了蘇鐵種質資源保護中心,2006年又合作共建了蘭科植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截至2011年底,共收集蘭科植物870種,保存蘭科植物蠟葉標本3835份;收集蘇鐵240種,保存蘇鐵蠟葉標本3000多份,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研究蘭科和蘇鐵植物系統演化和保護的重要基地。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城市設計優化國際工作坊深圳成功召開
2018年5月3日至4日,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城市設計優化國際工作坊在深超總基地城市展廳召開,標志著深超總基地的開發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詳細】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