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杉產業如何可持續發展
6月6日,第二屆全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紅豆杉保育委員會第二屆全體會議暨全國紅豆杉產業發展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國家林業局保護司的有關領導,中國林科院、深圳仙湖植物園、東北林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學者以及全國各地52家企業代表共計百余人參加了此次大會。會上,圍繞我國紅豆杉資源保護和產業發展現狀、紅豆杉科學保育、紅豆杉在生態綠化產業中的發展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專題討論。專家們為企業提出了指導性的發展方向。
發展人工資源做好遷地保護
“保育”包括了對野生紅豆杉的保護和對人工紅豆杉的培育。東北林業大學教授祖元剛在題為“關于我國紅豆杉科學保育的幾個問題”的專題報告中強調,將分布在我國境內的5種紅豆杉物種以及變種科學保護和培育好,是支撐紅豆杉產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當前,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旅游化快速發展,導致紅豆杉物種資源和依托生境遭遇資源枯竭和生境破碎的空前危機。一些宜人設施和建筑在紅豆杉分布的環境中大量涌現,這對實施保護紅豆杉工程提出嚴峻挑戰。“野生植物保護的目的和最高境界就是讓它回歸自然,這也是保護紅豆杉的最終目的。”祖元剛指出,保育的核心工作是大力發展紅豆杉人工資源。近幾年,各地在苗圃種苗設施建設,以及大棚化個體育苗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取得階段性成果,在紅豆杉人工資源培育方面奠定了非常扎實的基礎。
保護紅豆杉是實施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做好紅豆杉遷地保護也尤為重要。祖元剛表示,紅豆杉有自己完整的基因庫,每個種都有不同的集群,分布在不同生境內,不同種群分布不連續,環境條件存在差別,在不同環境中發生著不可逆的遺傳變異。于是,保護基因庫完整性就要把各種類型基因庫覆蓋的紅豆杉個體有針對性地控制起來。
與此同時,利用人工資源發展紅豆杉加工業,以加工產業適應市場需求獲得的豐厚利潤反哺野生紅豆杉保護事業,促進形成完整的紅豆杉基因庫,這也是企業應該發揮的社會責任。
應用前景廣闊重視科學生產
在題為“中國紅豆杉種類及其分布”的報告中,深圳仙湖植物園研究員李楠介紹了喜馬拉雅紅豆杉等原產我國的5種紅豆杉及引種栽培的曼地亞紅豆杉的植物學特性、栽培條件。“在歐美國家,紅豆杉是傳統、經典的景觀、綠籬和造型植物。在歐洲,一些歷史悠久的紅豆杉古樹,其年代可追溯到2000多年。在教堂、城堡和墓地,人們經??吹郊t豆杉的身影。紅豆杉生長慢,壽命長,枝葉濃密,易造型,四季常青,是難得的造型材料。”李楠表示,紅豆杉有400多個園藝品種,形態、葉色、葉形、果色豐富多樣,可以滿足多種造景需要,這預示著紅豆杉在園林造景中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紅豆杉被譽為“改善城市環境的新樹種”,可應用于城市生態園林建設,花園、陽臺綠化美化,以及家庭園藝、盆景等領域。那么,紅豆杉具有哪些潛力?江蘇省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余祿生在題為“紅豆杉與人居生態環境”發言中指出,現代園林建設植物配置與烹飪相同,講究色香味形,而紅豆杉恰好滿足這些要求。例如,色,紅豆杉為常綠喬木,結紅果,此外,還有金色葉片等品種。香,紅豆杉晝夜增氧、凈化空氣能力強,而當前生態建設注重避蚊蟲,利用植物散發的氣味驅蟲,迷迭香、薰衣草、天竺葵等具有香味的植物被大量應用。“盡管紅豆杉具有諸多優良特性,但是如果在規劃設計中沒有涉及,優點再多也沒用。因此,加強與設計單位合作、溝通對于促進紅豆杉推廣至關重要。而從技術角度講,作為景觀樹,紅豆杉種植位置和種植方法都很有講究,在設計和實際應用中應引起注意,這樣才能營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的園林景致。”
針對紅豆杉生產企業數量較多的現狀,余祿生建議,生產企業要以工業化理念指導苗木生產,而工業化很重要的理念就是標準化。因此,行業主管部門應盡早制定紅豆杉容器栽培標準,以提升紅豆杉苗木品質。此外,將藝術化理念引入生產,開發樹種藝術潛質。第三,加強與科研、規劃設計單位合作,以利于開發應用,創造更高產值,帶動農民致富和整個產業可持續發展。
據悉,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將攜手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紅豆杉保育委員會等機構,推進紅豆杉產業化進程,其中包括強化紅豆杉相關產品開發利用、營銷和出口,進一步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充分發揮紅豆杉的藥用價值等
編輯:wenwe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