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迪士尼看主題公園文化輸出
最近,上海迪士尼主題公園項目建設公布重大進展,園內的基礎設施將很快動工,酒店和餐飲業娛樂區將于下半年啟動。運營方表示,上海迪士尼樂園將融合經典迪士尼故事人物,并為中國游客量身定做全新景點。
這令筆者想起另一條有關迪士尼的新聞。這幾天,電影《復仇者聯盟》全球總票房已超10億美元。賺得盆滿缽滿的迪士尼決定趁熱打鐵,先是宣布該電影的續集將于2014年開機,隨后表示將盡快在迪士尼主題公園設立與電影有關的設施,而迪士尼旗下的互動媒體集團也確定要開發以《復仇者聯盟》為藍本的電腦和手機游戲軟件。不能不感嘆迪士尼在優勢聚集效應下的賺錢能力,因為它的生產線已成為一條復合型文化產業鏈,不僅有滿足終端消費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還有許多引入到其他產品和服務生產過程中的文化創意,所以與其說迪士尼把文化“產業化”,倒不如說它把產業“文化化”。
隨著迪士尼主題公園進駐上海的時間越來越近,不少人開始為國內的主題公園企業擔心起來。在上海迪士尼立項之時,就有人將迪士尼進軍上海視為“文化入侵”。而美國學者早就有一種說法,認為迪士尼主題公園在美國市場的發展已近飽和,必須要轉移目標,人口密集、經濟發展迅速的亞太地區是其推廣的首選。算上香港的那一家,中國未來將會有兩家迪士尼主題公園,這樣的布局似乎還真有點“傾銷”的意味。
其實理性來看,這種擔憂是不必要的。迪士尼的到來對國內主題公園產業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首先,其有利于優化我國主題公園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在迪士尼到來之后,美國優秀的管理經驗、運行模式、發展思路也會隨之進入中國市場,將會為國內主題公園企業帶來新的經營理念,進而加速國內市場的發展。其次,有利于做大市場份額,培養潛在消費者,加強我國主題公園產業市場的承載力。2015年上海迪士尼建成開園時,主題公園的概念會更深入人心,無形中培植出大量潛在消費者,做大這一產業市場的蛋糕,使同行業者共同受益,而這樣的帶動作用是一兩個本土企業所不能實現的。另外,也可為提升民族文化提供新的重要機遇。迪士尼總裁羅伯特·伊格曾表示:“中國擁有13億人口的廣闊市場、不斷增加的國際影響力及世界上最有特色、最有活力的文化之一,這對迪士尼來說將是十分重要及光明的市場。”由此可見,在迪士尼的決策者看來,其發展也離不開中國文化,未來的上海迪士尼主題公園極有可能成為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新平臺。
當然,眼下的迪士尼主題公園對我國本土企業來說處于一種強勢地位,無論是其吸引力還是推陳出新的能力都處于絕對優勢。在進駐上海之后,國內的相關企業難免會受到影響。目前,經濟全球化已是不可阻擋的潮流,而迪士尼帶來的不僅有主題公園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更有美國文化傳播的新趨勢。對我國本土主題公園來說,也需要在與強大對手的競爭與交流中成長,從而建設成為《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所指出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主題公園”。一旦上述目標得以實現,相信中國本土的主題公園產業會伴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具備強大的兼容性和可持續性,既滿足國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又能夠向外輸送更多被賦予“文化含量”的無形商品,更好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進而為國家的整體利益服務。
編輯:l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