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中國地方政府將景區當“搖錢樹”
日媒稱,中國景區的門票漲價一直飽受詬病,最近景區門票收入被地方政府當做“新財源”塞進自己腰包的弊害日漸顯露,需要中央政府積極應對。
日本《東洋經濟》周刊報道稱,中國政府把國內主要景區分為5個等級,像長城和故宮這樣的5A級景區,截至2012年2月8日中國就有130個。5A級景區當中,旺季門票為150元—200元、淡季門票超過100元的景區占了一半以上。
報道稱,200元人民幣是中國城鎮地區勞動者10頓午飯的花費。如果一家四口集體出游,那一個景區的門票消費就相當于城鎮勞動者平均月收入的約四分之一。
報道認為,中國景區門票價格高昂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市場原理。問題的關鍵在于想去景區參觀的人太多。打個比方,日本只有一個富士山,日本人都想去看。那么,中國也只有一個黃山,中國人也都想去看。但問題在于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大約10倍。大家抱著“一輩子就去這一次”的想法,大量涌入這個被古代詩人描繪得猶如仙境一般的景區,讓景區不堪重負。因此,中國所有的景區便成了賣方市場,消費者只能任人宰割。有些景區由于游客過多,無處疏散,不得不依賴價格機制予以調節。另外,景區的修繕的確也需要一定資金。
第二,地方政府的專橫。這些旅游資源本應是全體國民甚至是世界共有的資產,但現實卻是景區被其所處的地方政府據為己有。有時候,某些局長一句話就可以在景區隨處設卡收費。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景區就像是一棵“搖錢樹”,只要有客人來,他們就可以漫天要價坐收漁利。
報道認為,景區門票收入一旦被地方政府當做財源收入囊中,那就很難指望其下降。作為財源,如果地方政府能夠將收支公開也就罷了,但根據中國媒體的報道,景區門票收入的大部分都處于未被公開的不透明狀態。有網友稱:“中國的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產什么時候變成個別官員的私有財產了?”地方財政上也流行著“門票依賴癥”和“門票經濟”等說法。中國景區門票問題根深蒂固,解決起來說易行難。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戲曲故事建起景區成了全國首個愛情主題公園
許多景區,因為發生過流傳久遠的歷史故事而聞名。相反,也有根據傳說的故事建起景區的。在西安距離大雁塔不遠的寒窯遺址公園,就是根據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故事修建的。【詳細】
長江主軸首個5A景區亮相倒計時
上海的外灘,重慶的朝天門洪崖洞等臨江區域,以其歷史、文化、景觀和繁華已經成為這些城市的名片,武漢類似的城市名片江漢朝宗也進入倒計時。【詳細】
福建十家5A景區有了“清新指數”
為貫徹落實【詳細】
福建百家A級景區3年提升行動啟動
記者昨日從省旅發委獲悉,我省將用3年時間實施全省百家重點A級旅游景區提升工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