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世遺保護的“荔波范式”
2012-05-24 09:28:15 作者:歐陽海南 來源:貴州日報 瀏覽次數:
冬看花,夏品果。數以萬噸計的原生態青梅又催生出近10個各型青梅加工企業,有的釀造青梅酒,有的制作青梅果脯,每年產值近千萬元。而原本落地腐爛的青梅,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不菲的收入。據介紹,前年,青梅每公斤5毛錢左右,去年就達到1元錢,而今年,即將進入采摘季的青梅有望漲至2元錢。
依托生態理念布局產業,漳江蜜柚、琵琶、葡萄等綠色產業也獲得強勢推進,生態與經濟持續共贏。
而作為生態資源最合理的一種外延,旅游經濟成為荔波新支柱。
5年來,樟江風景名勝區、拉片民族旅游村寨成功創建4A級景區、3A級景區,鄧恩銘故居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精品景區”。建成了木朝、板寨、拉柳、白巖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旅游逐步從生態觀光游向民族風情游、民俗體驗游、休閑度假游轉變。初步形成融“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產業體系,旅游財富開發價值逐漸顯現。
2011年,縣域內旅游人數達537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2.9億元,與世遺前比較,年均分別增長40.52%、80.86%。目前,全縣旅游行業直接從業人員已超過2萬人,占全縣人口的13%,部分群眾依靠生態旅游服務年收入最高可達50余萬元,旅游產業促進經濟發展和助民增收方面的作用凸顯無遺。
與此同時,荔波城鎮化步伐也在生態經濟背景下強勢展開,旅游與城建互動發展新模式正得到全面實踐,城鎮化率已達35.48%。
5年來,荔波累計投入1600多萬元,完成了城區、景區及鄉鎮總體規劃、控制性規劃和專項規劃。完成樟江大街綜合景觀改造、江濱公園一期、北出口道路和時來壩新區路網建設,連接時來壩與南門壩兩個新區的官塘大橋即將全面竣工。
新區路網框架的加快形成,全面盤活了旅游地產及城市經濟。以高標準國際化專業旅游城市作為建設標的,使城建的戰略融資正成為各大投資集團的爭奪地,廣西、湖北、北京的一些承建投資商紛至沓來,形成景城互動發展的良性格局。
與縣城相應,駕歐、朝陽、茂蘭大等小城鎮面貌也日新月異。集中實施荔(波)小(小七孔)公路沿線村寨整治和景觀打造工程,福利、拉魚、拉柳等一批村寨展現出荔波民居的特色形象,拉片民族團結示范村成為全省示范樣板。
這種跨越式發展的態勢,在數據上已經得到印證:去年荔波財政總收入增加到3億元,是世遺前的2.5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則從2006年的1808元增加到4752元。
5月19日,說到這種發展態勢與世遺保護地的內在關聯,已簽約大范圍介入荔波旅游設施和景區建設的武漢三特公司項目負責人的話很有代表性:“世遺生態保護理念深入人心,讓我們對荔波的綠色未來深信不疑。”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