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化研究特色與問題
自1979年吳友仁發表“關于中國社會城市化問題”的論文后,中國城市地理學界和城市規劃界開始將中國城市納入重要的研究領域。隨后,中國城市化研究成為眾多科學者共同關注的科學問題。2008年,顧朝林在《中國城市化 格局 過程 機理》一書中系統地指出了現階段中國城市化研究的特色、面臨的問題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中國城市化研究特色
從總體上看,中國城市化研究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具有如下特色。
(1)海外學者中國城市化理論研究成果豐富。首先,發現了經濟轉變和城市化相互促進的關系。早在20世紀80年代已在珠江三角洲發現了農業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對經濟和城市轉變的影響;其次,發現了城市化的一種新形式,“自上而下”城市化、“去農業化”或簡單的“農村城市化”;再次,有學者認為在改革時期出現了非常重要的雙軌城市化:國家主導的城市化(非農業人口的增長)和自發城市化(基于鄉鎮企業的農村城市化及暫住人口的遷移)。所以,中國目前是一個二元社會,城鄉沒有完全融合。
(2)國內學者中國城市化研究實用性明確。城市化方針與道路是中國城市化研究的經典課題之一,其研究成果成為國家有關城市政策制定的依據。
(3)海內外學者互動,國際經驗借鑒良好。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發展中國家城市化迅速展開,經典的西方城市化理論無法完全解釋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現象。中國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又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城市化發展表現出自己的特性。經典與傳統方法、自上而下的發展范式、歷史主義方法、依附方法論、自上而下發展范式、后現代主義方法等先后發展起來,試圖對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行合理解釋,中國城市化研究成果為這些理論的驗證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同時,中國城市化進程也為國際城市化研究提出新的問題。
二、中國城市化研究面臨的問題
中國持續、高速的經濟增長和大量、廣泛的人口流動,正在日益加劇中國城市化問題。概括起來,主要面臨如下問題:
(1)中國城市化基本概念研究。快速的中國城市化模糊了經典的城市化概念,需要結合中國當前的實際進行相關概念的界定。如城市和鄉村的定義、市鎮建制與行政區劃調整、城鎮地域的劃分、城鎮人口和城鎮用地的概念等。
(2)中國城市化模式研究。人口高增長量已經成為制約中國城市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尤其在社會剩余農產品的數量、社會可用于擴大再生產的能力和資源、城市就業崗位的數量等方面,如何認識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流動人口基本規律、人口遷移規律等已經顯得非常緊迫,怎樣在資源與環境脅迫條件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文明的中國城市化模式也非常重要。
(3)中國城市化自身規律研究。如中國城市化動力機制、城市化與產業發展關系、中國城市化發展階段的研究等。
(4)中國城市化的空間結構研究。中國城市經濟區的快速發育,使過去普遍重視城市體系的規模結構轉向重視城市體系的空間、職能結構研究,城市群、城市密集區、巨型城市區成為中國城市化研究的新焦點。與此同時,由于城市密集區的蔓延加劇了城市化的負面影響,諸如城市空間布局混亂、中心區人口和建筑密度過大、交通堵塞、住房短缺、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相關城市化對策研究研究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此外,不平衡的城市化空間增長導致的中國區域差異拉大也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5)中國城市化公共政策研究。中國城市化的發展還面臨制度障礙,如戶籍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就業制度、土地流轉制度的改革等。
三、中國城市化研究存在的問題
從中國城市化研究本身看也存在如下問題:
(1)城市化概念模糊,基礎統計數據缺乏。由于城鎮概念的統計口徑問題導致對城鎮化的理解和資料應用出現混亂。在應用數據時,城市化的廣義與俠義內容常常互換,由此計量的城市化數據造成統計上的誤差,資料、結論的真實性降低。
(2)重現象研究,輕理論歸納。中國城市化研究應注意國外城市化研究的經驗和成果,大多偏重于經濟發達地區和快速增長地區的實證研究,理論和方法探討不多。如城市化“S”形發展規律、城市化與經濟互動規律等對中國城市化有較強的解釋作用,許多文獻也應用中國城市化數據對這些理論進行驗證。現有城市化水平評價與預測模型較多采用直接類比法(等差變動預測、修訂的調查變動預測、等比變動預測、平均增減率預測)、時間序列方法(直接模型、“S”形邏輯斯蒂模型)、回歸預測法(一元回歸預測、多元回歸預測)、灰色模型預測法、結構轉移預測法、馬爾科夫鏈預測法、綜合判斷法以及邏輯斯蒂模型等。雖然中國城市化研究也形成一些理論假說,如將中國城市化理論研究學派分為反城市主義說、工業戰略說、城市二元體系與工農業均衡發展說、工業化與城市偏愛說、綜合說等,但這些研究缺乏有力的數學模型來模擬并驗證其合理性。
(3)區域城市化研究多,國家和全球背景研究少。在中國城市化研究中,以國家、省級行政區為單位或自然地理區、經濟地理區為單位的個案分析較多,特別是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等經濟發達地區成為中國城市化研究的重點之一,以省為單位的城市化研究論文也很多,主要集中與東部沿海地區。這些分析多從該地區或全國經濟、文化、社會、自然地理環境等因素出發,較少從全球背景出發考慮全球化對中國城市化的影響。
摘自《中國城市化 格局 過程 機理》(顧朝林、于濤方、李王鳴 等 著)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