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建設魅力市中精品綠化先行
在市中心的主要路口,很多市民驚喜地發現,一棵棵“花樹”似乎在一夜之間綻放。堅固的“樹干”上,美女櫻、萬壽菊、紫牽牛、粉牽牛等各色盆花高低搭配,姹紫嫣紅,即使在等紅燈的間隙欣賞一下,也能感覺到一種久違的田園氣息。
記者從市中區園林局了解到,為打造生態宜居示范區,精品綠化工程正在城區綠化中唱起“主角”。“綠化水平是一個城市品位最直觀的體現,也是展現一個城市形象特色的重要名片。”市中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勤光認為,“魅力市中,綠化先行。通過精心設計、精致打造、精細管理,早日將市中區建設成為生態園林城區。”
瞄準精品綠化進行探索
“五一”期間,市中區園林局將76萬盆鮮花擺上街頭,并在20余處重點道路、重點區域和繁華場所,采用栽植、設置花柱、花球、花樹、花壇和立體花卉造型的方式,營造出一派花紅草綠的喜慶祥和氣氛。
每一位路過八一立交橋的人都深有感觸,這座濟南最早的立交橋幾乎成了花卉和樹木的海洋。銀杏、百日紅、連翹、扶芳藤、黃楊等20多個品種、14萬余株植物造型各異,不僅很好地區分出車行道路,而且精細美化到橋體的每一個角落,這種高水平綠化效果在省內也是罕見的。
記者從市中區園林局了解到,今年全區計劃投資3455.4萬元,新建綠地達28.1萬平方米。在做好普通綠化的同時,市中區開始在立體綠化、屋頂綠化等更高層次的精品綠化上進行探索。
目前,市中區園林局已經開始在七賢文化城、東圖大廈等處進行屋頂綠化,鋪設草皮,種植需土量少、易于養管的佛甲草,并點綴花灌木,計劃綠化面積達13300平方米。同時,對領秀城小區、濟南大學、蝶泉山莊小區、濟南藝術學校、歷陽大街、玉函立交等10個地點進行垂直綠化,栽植爬墻虎、薔薇、凌霄等攀巖植物10.29萬株。
精細化管理讓景觀長存
種植易,管理難,這是園林工作的特點之一。為了突破這一難題,市中區園林局通過創新精細化管理,保持了良好的園林綠化景觀效果。
創新之一是成立了全市園林部門中獨有的質監科。“別小瞧了這一個科室,組成人員可都是園林綠化專家,而且具有一票否決權。”市中區園林局局長鄒斌解釋說,“質監科負責監督檢查局內各有關科室進行綠地精細化管理和執行省、市綠地管理標準的情況;監督檢查新建綠化工程質量,控制苗木、花卉采購成本,對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合理化建議或整改方案并督導實施;監督檢查臨時占用綠地、伐移樹木后的恢復工作。有了精細化的標準,做好做壞就不一樣了。”
創新之二是為全區的園林綠化情況設立檔案,有什么問題可隨時調檔查看,這也是全市首創。今年起,市中區園林局對每條道路、每個街道、每處節點的綠化情況全部登記造冊,并且以錄像的形式保留了資料。如果出現毀綠、損綠現象,當即就可查清破壞程度;苗木需要更換品種,也可以隨時出具相關資料。
鄒斌告訴記者:“在市園林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從創新工作方法入手,堅持工作落實到面、細化到路、跟進到點,實施多層次、全方位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切實把精細化、常態化管理落實到位,創造出一流的養護管理水平。”
市場化運作實現“雙贏”
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市中區園林局嘗試將綠化養護工作推向市場,打破了過去“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干管一體模式,改變了過去“政府花錢養人、干好干壞一個樣”的被動模式,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這種推向市場的模式,就是由園林部門和專業化養護隊伍簽訂協議,將某條道路或某個小區的綠化養護任務承包給對方,由園林部門下達計劃,承包隊伍具體實施,園林部門最終考核。
“這種走市場的模式,以經濟利益來約制管理,政府對各個承包公司給予一部分費用,承包公司在既有的經濟條件下,管好自己所管轄的工作任務,達到雙贏。”據悉,市中區走向市場管理的路段,已占到整個養護管理路段的40%,103省道、104國道、二環南路、旅游路等道路的養護工作都交給了專業隊伍,今年將擴大到70%,明年實現全覆蓋。
如今,走在市中區的大街小巷,花團錦簇、郁郁蔥蔥,一個個精品游園、一處處天然氧吧,已成為市民休閑、納涼的好去處。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濟南章丘這個古村落里竟藏著顆千年古樹
在章丘區的南部山區山谷中,竟然藏著一處可能數百年的古村落——沒口村!【詳細】
濟南利用荒山垃圾場建成一處體育主題公園
11月22日,位于濟南市市中區的天樂康體育公園正式開園,公園涵蓋了足球、網球、游泳、垂釣以及戶外拓展等運動及娛樂項目,可滿足不同人群前來參與其喜愛的運動項目,為濟南市民增添了一個健身的好去處。【詳細】
航拍濟南森林公園 色彩如油畫鮮亮
10月27日,在山東濟南西二環,航拍濟南森林公園,湖面、亭子、紅葉構成一幅幅絕美的油畫效果,五彩斑斕樹木在高空俯瞰別有一番景象,如同進入了孩子們夢幻中的童話世界。(圖片作者:鄭濤/視覺中國)【詳細】
西安明年底全面展開海綿城市建設
2016年7月24日晚,一場暴雨降臨西安,小寨等部分城區降水量超過100毫米。當天暴雨造成西安市政管轄范圍39處路段出現短時嚴重積水,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在那場大雨過后,西安市制定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實現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