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源打造西北最大苗木集散地
4月23日,涇源縣的苗木經紀人于建英從買苗人手中收到第三批貨款,“今年賣了7車松樹苗,最遠到西藏,純利潤10萬元左右。”于建英臉上滿是興奮。近年來,隨著涇源縣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苗木產業,全縣苗木已發展到21.1萬畝,南來北往的客商將涇源苗木運往全國各地,涇源正在成為西北最大的苗木集散地。
之前在上海做餐飲生意的劉銀武,從未想過會與地處西北的涇源縣有任何瓜葛。經過朋友介紹,通過多次實地考察,劉銀武看到了苗木產業的商機所在。2011年,他決定在涇源縣承包600畝土地育苗。“包括節水灌溉等設備,我投資了近1000萬元種植松苗。”經過1年多辛勤栽培,劉銀武的地里已經郁郁蔥蔥。“把這些苗子賣了,能值不少錢呢!”一位村民驚呼。“我想長期發展,打算讓苗子多長幾年。”劉銀武笑著說。正因為這些外地客商帶來了資金和先進技術,倒逼本地農民精耕細作,讓涇源的松苗質量更佳。
好產品引來各路商人。在涇源縣北環路苗木市場,記者看到路兩邊堆滿了油松、樟子松等幼苗,不時有懸掛外地牌號的車輛停下詢問價格。來自遼寧省彰武縣的客商劉繼紅也夾雜在人群之中,身后則堆放著油松幼苗。“我以前在東北老家做苗木生意。聽說涇源縣苗木市場好,就和朋友一起來試試。”劉繼紅告訴記者。
“今年,我們計劃新增育苗面積3.5萬畝,靠苗木把涇源的窮根挖出來。”涇源縣林業局一位負責人說。當前,涇源縣苗木種植戶已達到2.1萬戶,苗木銷售收入2.15億元,農民人均苗木收入1680元。全國各地入駐涇源投資育苗的企業和客商更達130余家,發展苗木2.6萬畝。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灌木類苗木該如何應對市場
2018年春季苗木栽植已接近尾聲,今年在灌木類苗木銷售中遇到幾個問題和感受在這和大家分享。【詳細】
苗木產業下一個熱點之生態苗木
生態苗木,顧名思義,就是為生態建設而使用的綠化苗木。現在,因為苗木市場的疲軟,大家都在熱議,走生態苗木之路是否能擺脫目前的困境?什么地方能用到生態苗木?哪些樹種可以做生態苗木?【詳細】
要想做好苗木產銷,不了解市場環境不行
眾所周知,產品的銷售取決于市場的需求,而市場需求的變化又受制于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苗木產品作為一種生態建設的基本材料,最終都是要銷往建設工程的,因此,一些國家政策、政府行為、社會趨向等宏觀因素的變化對其影【詳細】